毛泽东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110页(2026字)
【生卒】:1893—1976
【介绍】:
湖南湘潭人。
字润之。出身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新军中当兵半年。1913年入湖南第四师范学校(次年并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
1918年和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新民学会,同年在北京大学任图书馆助理员。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参与领导湖南的五四运动,创办《湘江评论》,成立文化书社,组织俄罗斯研究会。1920年在长沙创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后任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沙分部主任,领导长沙、安源等地工人运动。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
1924年国共合作后,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4年3月担任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委员兼文书科主任和组织部秘书。
1925年9月至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创办了国民党中央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并任总编辑。同时,兼任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主任理事、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等职。1926年11月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
1927年初在武汉担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和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常务委员等职,领导了以湖南、湖北为中心的全国农民运动。
在此期间,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指出了无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1927年参加中共“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9月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5月和朱德、陈毅等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8年起,先后发表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着作,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地区发展武装斗争,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1930年8月任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在领导红军战胜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的战争实践中,形成了人民军队的正确的建军原则和战略战术。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1月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1934年10月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批评和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严重错误,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后随即参加三人军事领导小组,在危急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领导红军胜利完成了长征。
1935年12月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12月1日致信蒋介石,指出“寇深祸亟”,应“当机立断”,“化敌为友,共同抗日”。旋与周恩来等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转折。同年底(直至逝世),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37年夏,写了着名哲学着作《实践论》《矛盾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于1938年7月致电第一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主张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誓驱强寇”。
抗战期间,领导中共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了十多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并撰写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着作。
1942年领导中共开展整风运动。1943年3月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1945年4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大,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毛泽东思想在会上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从七届一中全会起,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8月应蒋介石的邀请,为谋求国内和平、民主,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1946年夏,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和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1947年7月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起又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1949年3月,主持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中共在全国胜利后的各项基本政策。1949年9月主持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
1959年辞去国家主席职务。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晚年发动了错误的“文化大革命”。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主要着作编为《毛泽东选集》,另有《毛泽东书信选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