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190页(1137字)
【生卒】:1898—1969
【介绍】:
湖南宁乡人。
曾用名胡服。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后任中共湘区区委委员,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5年任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副书记、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曾参加领导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1927年在中共五大当选中央委员。
国共两党全面分裂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秘密工作。1928年5月起,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夏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执行局委员,留赤色职工国际工作。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的方针,并曾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某些抵制。
1932年进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红九军团中央代表、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936年春至华北,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党在过去秘密工作中的错误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抗日战争爆发后,领导开创华北抗日根据地。1938年11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兼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与陈毅等在一起扭转了困境,扩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次年底回延安。1943年3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完整的概括和系统的论述,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代理中共中央主席职务。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转移华北工作。同年7月主持全国土地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等职,并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错误批判,并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陷害和人身摧残。1968年10月被开除出党。1969年11月12日在河南开封病逝。1980年中共中央为其恢复名誉,彻底平反。所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丰富了党的建设的理论。
主要着作收入《刘少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