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华民国史辞典

抗日救亡运动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238页(531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东三省。

严重的民族危机,激起全国人民的觉醒。东北军民组织义勇军奋起抗击日军侵略。各地学生、工人纷纷罢课、罢工,集会游行,赴京请愿,要求政府对日宣战,收复失地。1931年9至12月,京沪平津等地学生示威团曾多次包围或捣毁国民党中央及地方党政机关,痛殴政府官员。

12月15日蒋介石被迫下野。1932年一二八事变,国民党十九路军投入淞沪抗战。

上海学生、工人、农民踊跃支前,各地同胞和海外侨胞广泛募捐、抵制日货,通电声援。城市工商业者及其舆论机关公开要求国民政府改弦更张,强硬对外。1933年初,日军占领榆关,救亡呼声再兴,中国军队发动长城抗战,相继建立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人民政府。1934年,宋庆龄等领衔发起中华民族武装自卫委员会,公布《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平(今北京)爆发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上海各界发起的救国会运动,迅速遍及全国和海外华侨社会,得到国际舆论的支持。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动员全民抗战,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上一篇:抗日战争 下一篇:中华民国史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