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之役
书籍:中华民国史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历史、地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华民国史辞典》第430页(508字)
亦称“辛亥广州起义”、“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今属马来西亚)召集同盟会骨干及南洋和国内东南各省代表会议,决定在广州起义。会后,孙中山等分别向美洲和南洋华侨募款。
1911年1月底在香港成立统筹部,以黄兴、赵声为正副部长,派人联络防营、会党,选拔骨干八百名为“选锋”(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三十八处,议定4月13日发难,由赵声、黄兴任革命军正副司令,分兵十路进攻广州,并策动苏、浙、皖、桂四省响应。旋因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刺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消息走漏,清吏加强戒备,起义被迫延期。
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军在尚未集中情况下,分四路进攻广州。黄兴亲率敢死队一百二十余人,臂缠白布,手持枪械炸弹,猛攻两广督署,击毙卫队管带金振邦,总督张鸣岐匆忙逃遁。
起义军纵火出署,途中与李准卫队激战,并分兵进袭督练公所等处。起义军英勇巷战一昼夜,因其他各部未能及时响应,伤亡甚重而失败。
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易服走脱,林时塽、林觉民、方声洞、喻培伦等八十六人(一说百余人)壮烈殉难。后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合葬于黄花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