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主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488页(1396字)

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一种政治思潮,主张放弃暴力方式,采用合法的议会民主的政治程序,实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渐进式和平转变。

德国工人运动先期领袖费迪南·拉萨尔(1825~1964)提出在资产阶级政府统治下建立生产者联合,遭到克思的驳斥和批判(见《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认为任何中间状态都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倍倍尔反对拉萨尔,与李卜克内西共同努力,于1869年创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1875年与全德工人联合会合并,组成社会民主党。

德国社会民主党不断发展壮大,1877年社会主义者获得50万张选票和国会12个议席,1881年拥有31.2万名党员,1890年发展到142.7万名党员。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胜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民主主义在整个欧洲的传播。德国社会民主运动一度曾遭受俾斯麦反社会主义法律的限制和打击,1891年通过的《埃尔富特纲领》则表示,要肃清拉萨尔有关企业国家援助思想的影响,重新回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提出消灭阶级统治和阶级本身的历史任务。

德国社会民主运动有两位重要的理论家,一位是卡尔·考茨基(1854~1938),他提出经济决定论,认为经济力量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自动实现,从而间接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虽然意识形态上仍然坚持不妥协的社会民主纲领,但在实践中则采取了妥协的政策。另一位理论家是爱德华·伯恩斯坦(1850~1932),他从正面对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主张放弃暴力革命,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目标不必通过革命的道路,进而把实践和社会民主党妥协的政策加以理论化,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1899)一文中,极力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正在克服自身的弱点,如失业、生产过剩、财富分配不均。

他无视德国与英国之间的政治条件差异,主张社会民主党应走英国式道路,通过国会压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渐近地改变资本主义。由此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展开了以考茨基为代表的“正统观点”和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之间的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虽然后者在1903年正式宣告破产,但其理论思潮对于国会和工会中的党内领导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转而支持本国政府和战争,逐步使得他们有关革命的要求中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民主党开始在联邦德国、瑞典、英国等西欧一些国家执政,从而为现代欧洲社会福利计划奠定了基础。

尽管各社会民主党对于一些原则问题有分歧,但社会民主党基本态度有所改变,除了放弃暴力和革命作为社会变革的工具外,社会民主主义采取了反对极权主义的立场,反对马克思关于民主是“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工具的观点,宣布民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民主主义对19世纪社会主义国有化理论进行调和,逐渐选择了国家控制工商业而非国家所有制的目标,以此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公平收入的保证。

参考文献:

米洛斯·尼科利奇编,1989,《处于21世纪前夜的社会主义》,重庆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