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体制改革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559页(2557字)

对于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至少体现在贸易战略的选择、汇率机制的选择、关税水平的选择、激励机制的选择方面。

在贸易战略的选择方面,根据GREENAwAY提供的背景材料和世界银行数据资料,1963~1973年和1973~1985年间41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指标表明,凡是采用外向型战略的国家(地区)几乎在各方面都优于采用内向型战略的国家(地区)。

我国贸易战略的选择是从局部区域的发展开始的。在深圳特区的发展初期,我国学者刘国光等(1985)提出了把深圳特区建成外向型经济的思路,并提出了衡量深圳特区外向型经济目标的标志问题。

1986年,我国提出恢复在关贸总协定(GATT)中的缔约国地位的问题后,我国政府于1988年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时明确提出了采用外向型战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有利时机,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素质相对较高和交通方便、基础设施较好等各种优势,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不忽视知识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业,大进大出,同时重视国内原材料资源的开发以及沿海与内地的横向联合。

鼓励外商投资,积极兴办“三资企业”,以此来加快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我国沿海地区能够真正走到国际市场上去,参加国际交换和竞争。当时,我国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范围有292个市、县,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

在汇率机制的选择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最基本的是实行本币定值合理和实行统一汇率。

在本币定值方面,如果本币人为定值过高,最终会导致一国的对外竞争能力减弱,并由此给其国内生产、就业和财政收入带来损失,并造成严重的国际收支平衡危机。而且,如果本币人为定值幅度很大,并且持续不落,那么经济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变成投机者(鲁迪格·多恩布什,1988)。在汇率制定方面,多重汇率一般是以全面贬值的替代手段出现的,其目的是通过对适用于某些交易的汇率实行贬值以改善贸易平衡,其实质与贸易税和补贴制几乎完全相同(苏珊·M·柯林斯,1988)。

我国在1981年以前,为了发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工缴费和外贸公司对国内加工企业的补贴曾按不同的汇率结算,这实际上是在贸易领域实施多重汇率的发端。在1981年,我国在实行人民币汇价下跌的过程中,正式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制,但此时的汇率仍然低于官方汇率。1985年1月1日,官方汇率水平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一样,从而实现了汇率统一。

在此基础上,年内实行人民币汇价下跌14.3%。

此后年代里,人民币实行汇价小步下跌的策略,1996年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并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

在关税水平的选择方面,走向开放型贸易制度的必经途径是按照互惠的原则减少贸易壁垒,其基本形式是降低关税总水平,并要求对生产可贸易货物的各工业部门的名义保护率或实际保护率没有差别。

因此,以关税取代数量限制、改革关税保护和直接鼓励出口活动被世界银行(1987)的专家视为贸易政策改革的三种常规手段。自90年代以来,我国曾连续6次主动降低关税水平,第一次是1991年,主动降低40种商品进口关税;第二次是1992年4月1日,主动降低225种商品进口关税,并取消全部进口调节税;第三次是1992年12月,主动降低3771个税号进口关税;第四次是1993年12月,主动降低2898个税号进口关税;第五次是1994年1月,主动降低小汽车进口关税;第六次是1996年4月,主动降低400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并取消了176种商品的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进口控制措施,从而使我国的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23%。

在激励机制的选择方面,中国的突破点是在1979年开始对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其目的在于使其发挥优势,先行一步,把经济尽快搞上去。

改革开放初期,在“放权让利”的思路下,我国外贸激励机制改革主要是沿着两条线索:一是采用利润分享机制,1979年全面推行外汇留成制度;二是实行出口商品分级管理,调动地方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1984年我国外贸激励机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企分开,经贸部专司管理,不干涉外贸企业的经营业务;第二外贸实行进出口代理制,国家进一步减少统一经营的商品范围;第三外贸企业组织形式实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1986年,我国外贸开始试行以出口额、出口成本和利润总额三项指标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8年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近两年则是对企业加强了出口退税、信贷规模、专项贴息贷款、出口保险的力度。

经过十几年的外贸体制改革,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到1995年底时,外贸规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9%,外国直接投资规模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工业制成品已占外贸出口的77.5%,服务贸易规模已高于澳大利亚、俄罗斯、瑞典、挪威、墨西哥等国,中国项目被亚洲开发银行称为“模范借款人”。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经济已是名符其实的开放型经济。

参考文献:

刘国光主编,1985,《深圳特区发展战略研究》,香港经济导报社。

世界银行,1987,《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世界银行,1990,《开放经济(中文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家驹主编,1994,《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考察》,浙江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三资”企业 下一篇:商业体制改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