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浪漫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654页(1821字)

19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持抵制态度的经济理论。

其代表人物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被称为“抵制学派”(Critical Schools);因对经济问题的解决持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又被称为“经济浪漫主义者”。经济浪漫主义有两种思潮:

一是代表封建贵族利益的一种经济幻想。以德国亚当·缪勒(Adam Heinrich Mueller)和英国罗斯金(John Ruskin)为代表。这一幻想的理论,主要表述在亚当·缪勒于1810年写成的《政治要义》(三卷)一书中。

它的特征是与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经济理论相对立,认为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建立,充分发挥对经济的作用。这一理论还把一些精神因素说成是“精神资本”,把经济现象神秘化,力图恢复欧洲中世纪的经济制度。

二是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幻想。其基本特征是把小生产理想化,主张国家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产生于19世纪初产业革命正在西欧主要国家开展、小生产面临崩溃的时期。

以法国西斯蒙第(Simonde de Sismondi)为代表。他在《政治经济学新原理,或论财富同人口的关系》(1819)一书中提出了以下观点:

(1)西斯蒙第批评亚当·斯密和李嘉图(David Ricardo)的观点,认为资本主义虽然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并不是什么进步的制度,财富急剧增加的结果是贫富两极分化。他认为资本主义存在着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商品与货币、买与卖、生产和消费、资本家与劳动者等一系列经济矛盾,竞争使社会不稳定,又由于采用机器而更加严重。

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的一切纷争和祸害都归之于分配不公;劳动者的工资只是富人用来换取穷人劳动的价格,而这个价格要受生活费用的制约,因而造成了社会贫困和工人健康恶化。

(2)西斯蒙第反对萨伊(Jean Baptiste Say)定律关于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分析了各个主要阶级的收入和消费的状况,认为消费不足是引起危机的原因。这是由于,盲目从事的资本主义大生产无法掌握市场需求变化;机器大生产使大量小生产者破产,减少了他们的收入;机器排斥工人,使失业者日趋增多,而在职工人的工资又有下降的趋势;即使是富人,其个人消费的增加比之用于进一步生产的那份财富的增加比重越来越小,而且富人消费增加的总数又比劳动人民消费减少的数量为少。

(3)西斯蒙第认为最理想的生产形式,是家长制的小农经济和中世纪的手工业行会,指出在这种小生产单位中没有严格的阶级划分,生产服从于消费,不会盲目生产,也不会产生人口过剩。

他主张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例如限制产权,使财产趋于更均衡的分配;限制竞争和银行活动,恢复封建行会中某些可用的原则;抑制发明,以防止生产过剩;实行劳动保险,规定劳动日,禁止使用童工和女工,等等。

由于西斯蒙第不了解财产和收入的分配不公是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必然产物,不了解经济危机的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了解小农经济和封建手工业行会经济必然被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所替代,不了解资产阶级国家的实质,因而提出了一些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策主张,这无疑是天真浪漫的。所以,列宁(Lenin)把他的理论和政策称之为“经济浪漫主义”,并在《评经济浪漫主义》一文中给予了科学评价。

19世纪末叶,俄国自由主义民粹派也持有与西斯蒙第相似的观点。

参考文献:

李宗正主编,1992,《西方经济学名着述评》,中国青年出版社。

孙怀仁、雍文远主编,1994,《经济大辞典·政治经济学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卢森贝,1959,《政治经济学史》,三联书店。

列宁,1959,《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