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兹涅茨,西蒙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经济科学出版社《政治经济学大辞典》第911页(3913字)
【生卒】:1901~1985
【介绍】:
美国当代经济学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城,曾在列宁格勒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很年轻时就担任过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乌克兰统计所负责人。
1922年,他迁居美国,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先后在该校于1923年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从1927年起开始在国家经济研究局工作,直至1961年依然为该研究局研究员。
1930~1954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和统计学助理教授、教授;其间曾于1942~1944年任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计划统计局副局长。1954~1960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1960~1971年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曾于1946~1948年任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经济顾问。
1950年任印度国民收入委员会顾问。他于1949年当选为美国统计协会会长;1954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的会长;并于1977年获得美国经济学协会弗朗西斯·沃尔克奖。
由于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领域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而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库兹涅茨主要着作包括:《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Secular Movements in Production and Prices”,1930);《工业和贸易的季节性波动》(“Seasonal Variations in lndustry and Trade”,1933);《1869年以来的国民产值》(“National Product since 1869”,with E.Jenks et a1.,1946,与詹克斯等合着);《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Six Lectures on Economic Growth”,1959);《美国经济中的资本》(“Capital in the American Economy”,with E.Jenks,1961,与詹克斯等合着);《经济增长和结构文选》(“Economic Growth and Structure:Selected Essays”,1965);《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1966);《各国的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1971);《人口、资本和增长文集》(“Population,Capital and Growth:Selected Essays”,1973);《增长、人口和收入分配文集》(“Growth,Population and Income Drstribution:Selected Essays”,1979)等。
库兹涅茨十分强调经验归纳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特别是强调经验统计对经济学研究的意义,力求通过仔细的计量和数量的分析,把经济学从一种思想体系改造为一门能具体计量的科学。据此,库兹涅茨始终采用了经验统计的研究方法来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和分析,并进而对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及其相互联系进行计量和解释。库兹涅茨在他的着述活动中,主要从事过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领域的研究,并且都有所成就。
但对经济学界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他对国民收入核算和经济增长的研究。
库兹涅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他在1930年出版的《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考察了美、英、德、法、比利时等国从19世纪初叶或中叶到20世纪初期60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35种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的时间数列。他通过对有关数列长期消长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新的周期理论,即认为,实际存在的经济周期应当是介于康德拉捷夫周期(KondratieffCycle,平均长度为50~60年)和尤格拉周期(Juglar Cycle,平均长度为9~10年)之间的长度,从15~25年不等而平均长度为20年的“长波”或“长周期”,这种“长周期”的形成与人口增长率的变动、铁路建筑业的兴衰、住宅建筑业的发展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库兹涅茨所提出的“20年周期”又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从30年代末或40年代起,把研究的中心转向国民收入核算领域。
他在1941年发表的重要着作《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中,研究了国民收入及其构成的性质和含义,研究了怎样运用现有的资料来估算国民收入的问题,研究了1919~1938年期间国民收入及其构成所发生的变化,此外,还对早期的统计资料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工作。
在他看来,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值,国民收入则是一个国家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净值,即从总产值中减去生产过程所消耗的商品价值(燃料,原材料、机器设备)后的余额。库兹涅茨认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除了从生产的角度估算以外,还可以从收入和支出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估算。
库兹涅茨通过把西方经济学界以往对国民收入的研究予以系统化和理论化,解决了许多有关国民收入核算的定义、概念和衡量方法等基本问题,建立起现代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
从40年代末或50年代开始,库兹涅茨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研究领域。库兹涅茨论述经济增长的主要着作有:《关于经济增长的六篇演讲》、《战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结构文选》等。在这些着作中,通过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论述了现代经济增长的特点和趋势。在他看来,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重视各个产业部门在总产值和总资源中比重的变动,以及这种变动的速度和变动的幅度。他把经济划分为三个部门:农业、工业、服务业。他根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得出结论:从产值看,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服务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从劳动力看,农业劳动力中的比重趋于下降,其下降幅度与农业产值比重的下降幅度相当;工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但其上升幅度低于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上升幅度;服务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在一些国家中保持稳定,在另一些国家中则显着上升,但服务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的提高大于服务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他还指出,不仅经济增长过程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产业结构的变化又会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发生重要影响,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不过应该看到,必须先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有产业结构的变化,在经济停滞条件下,产业结构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另外,库兹涅茨强调每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有其自身特定的历史继承性,各国之间的区别不仅在于自然条件不同,也在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包括各国进入现代经济增长的时间和当时的“知识状况”的不同。
库兹涅茨在70年代左右所从事的另一项研究是有关国民收入分配的分析。
他根据发达国家统计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现代经济增长过程中,作为劳动和资本参与生产过程的直接报酬分配给居民户的收入部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下降;政府、国营企业和私人公司保留利润等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而居民户在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以及政府的直接服务形式上所得到的收入也趋于上升。这些倾向反映了政府部门日益积极地参与经济活动和收入再分配。更重要的是,库兹涅茨指出,个人或居民户的收入不平等已开始明显缩小。如果考虑到直接税的征收以及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直接服务,收入不平等的缩小更为显着。
他把发达国家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下降和各阶层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称做“收入革命”。他还从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分配的趋势得出了积累率正在不可避免地下降的结论。
在他看来,居民的储蓄是投资资金供给的基本来源,绝大部分储蓄来自社会上的高收入阶层,随着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储蓄率将随之下降,这就必然导致积累率的下降。但他同时提出,国民收入分配的上述变化只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中。
不发达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不仅要比发达国家不平等,甚至这种不平等仍有加剧的趋势。
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编辑部编,1985,《荣获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四川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动态编辑部,1984,《当代外国着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王宏昌编译,1997,《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69~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伯纳德·卡茨编,1991,《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传记词典》,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马克·布劳格,1992,《20世纪百名经济学巨匠》,中国经济出版社。
Erik Lundberg,1971,Simon Kuznets’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s,Swedish Journal of Economics,vol.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