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窦房传导时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59页(721字)

从窦房结激动开始至心房激动开始之间的时间。

虽然目前已能用导管直接从心内膜记录到窦房结电位,但其临床实用价值有限,故常规电生理检查中仍然采用间接法测量窦房传导时间。具体方法有2种:①心房程控刺激(atrial programmed stmulation即Strauss法:在基本窦性周长(A1A1)内,程序的房性期前刺激(A2)和窦性搏动的配对间期(A1A2)进行性缩短时,房性期前刺激后的回归周长(A2A3)可依次出现4种不同情况,分别是干扰区(Zone of interference)或称Ⅰ区:A2A2+A2A3=2(A1A1);节律重整区(zone of reset)或称Ⅱ区:A1A2+A2A3<2(A1A1);插入区(Zone of interpolation)或称Ⅲ区:A1A2+A2A3=A1A1;窦性回波区(Zone of sinus nodal echoes)或Ⅳ区:A1A2+A2A3<A1A1。窦房传导时间在Ⅱ区测量,;②心房连续刺激(atrial continous stimulation),即Narula法:以连续8次心房起搏刺激,其频率比自身窦性频率稍快(≤10次/min),起搏停止后的心房回归周长减去起搏前10次自身窦性周长的平均值再除以2,即窦房传导时间。两种方法所测结果虽有差异,但两者之间密切相关。窦房传导时间的正常值一般<120~160毫秒。国外报告认为窦房传导时间对诊断窦房结功能不良具有中度敏感性及较高的特异性。然国内大量资料表明,影响窦房传导时间的因素较多,假设条件多,其诊断价值逊于窦房结恢复时间,如将两者结合起来判断,有助于提高诊断正确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