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89页(1050字)
冲动在房室交界区和房室旁路连续折返引起的心动过速。
折返环路包括部分心房肌组织、房室结、希-浦系统(后者亦可不参与)、房室旁道束、部分心室肌组织。可分为顺向型或称前向型和逆向型两种类型,以前者常见。
顺向型的冲动折返是经房室交界区前向传导,房室旁路逆向传导。
逆向型的冲动在折返环内运动方向正好相反,主要发生于房室交界区不应期比旁路不应期更长的情况下,极少见,多为病理性或药物性所致。在一定条件下,两型可相互转换。心电图共同特点:①适时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可诱发或中止之;②由房性早搏诱发的起始第1个P′-R间期正常,且P′波形态与心动过速的P′波形态不同;③QRS波之后有逆行性P′波;④P′-QRS波关系为1∶1传导,不伴房室传导规律;⑤R-R间期绝对整齐;⑥心动过速频率150~240次/min左右;⑦多在复律前后出现预激图形;⑧QRS波综合电压交替>1mm。
顺向型的心电图尚具有如下特点:①R-P′间期<P′-R间期;②QRS波呈室上性,可伴室内差异传导;③兴奋迷走神经方法,可中止其发作或无效,但不改变1∶1的房室传导关系;④均为慢性发作。其心电生理特点:①心动过速多为阵发性,可诱发和中止,且有恒定的诱发窗口和中止窗口;②QRS波呈室上性,节律整齐,频率150~240次/min;③前传速度慢于逆传(A-V>VA),A-V间期随异位节律的频率增加而延长,H-V间期不变;④逆向性传导通过旁道束时,V-A间期短,A最早出现在旁路定位处;⑤A-H曲线为连续性。
逆向型心电图特点如下:①R-P′间期>P′-R间期;②QRS波宽大畸形。心电生理特点:①可以诱发或中止,有恒定的诱发窗口和中止窗口;②QRS波呈室性,形态不随起搏频率改变而改变,节律整齐,频率>180次/min时仍呈1∶1房室传导;③心房调搏时,起搏频率递增而S-R间期始终不超过0.12秒;④A-V间期短,H-V间期正常;⑤心脏激动顺序正常。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第2大常见类型,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但逆传型病理性较多见。需与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动过速相区别。
临床处理时顺向型可首选兴奋迷走神经方法,无效时可选用奎尼丁类、普罗帕酮、胺碘酮、三磷酸腺苷、β-阻滞剂等。洋地黄类和异搏定的应用应慎重。
逆向型首选直流电复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普罗帕酮等。
心动过速顽固且反复发作者可采用心房调搏超速抑制、心内导管消融术、外科手术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