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192页(641字)

经冠状动脉注射化学消融剂(如乙醇)治疗心律失常的技术。

1987年Inoue等经动物实验证明了经冠状动脉注射乙醇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行性。此后,Brugada等首先在临床上采用经冠状动脉注射乙醇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据报道效果良好。

主要用于治疗2类快速性心律失常:①阻断房室传导治疗药物难于控制的快速心房颤动。方法:用尖端带标记的2.5F特殊导管选择性地插入房室结动脉,先经导管注射冰生理盐水,当出现暂进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即证实所插入的血管为靶血管,然后注入96%乙醇约1ml,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使房室传导特性改变而控制心室率。

消融后安置永久起搏器;②心肌梗塞后出现的不适合其他治疗,或其它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治疗原理: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必须有血供维持存活心肌的电活动,阻断其血供必然使参与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心肌细胞丧失功能,从而消除心律失常。方法:先经心内膜标测确定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灶,然后将2.5F特殊导管送至估计的“心动过速相关”的冠状动脉分支(尽可能送至最远端),当室性心动过速可被冰盐水反复终止时,表明“标测”血管即为“心动过速相关”血管,然后注射96%乙醇约2ml。该技术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其治疗地位尚不能定论。

可以这么说,这一技术对一些其它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方法。该技术最大的缺点是:当注射的乙醇返流引起近端的冠状动脉内膜损伤时,可产生急性心肌梗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