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强心甙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266页(762字)

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强心作用的配糖体。

又称强心配糖体(cardiotonic glycosides)。均系由一个特异的配基与不同数量的糖分子结合而成。配基为药理活性部分;糖分子单独存在无活性作用,但其联接于配基上能增加强心甙的水溶性与细胞通透性,其联接的数量及形式影响着强心甙的作用强度及毒性等。强心甙多数来源于植物,其中主要有玄参科植物紫花洋地黄及毛花洋地黄叶提取的甙类,因此又称其为洋地黄类(digitalatis)。我国含强心甙的植物资源丰富,并已提取出角拗甙、黄花夹竹桃甙、铃兰毒甙、万年青甙及冰凉花总甙等,经动物实验和临床证明都有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强心甙主要有洋地黄毒甙(digitoxin)、地高辛(digoxin)、去乙酰毛花甙丙(deslanoside)、毒毛旋花子甙K(strophathin-K)和毒毛旋花子甙G(strophanthin-G)等,它们都具有相似的药理学特征,但由于它们的药物动力学不同,表现为作用强弱,显效快慢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等也有不同。据此,可将强心甙分为3类:①慢效类,如洋地黄毒甙等;②中效类,如地高辛等;③快效类,如去乙酰毛花甙丙。强心甙是治疗各种心功能不全(即心力衰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其显着特点是加强心肌收缩力而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强心甙有减慢心率的作用,但此作用非治疗心功能不全追求疗效的目标,因临床上常见到在出现明显疗效时,心率并无明显减慢。

强心甙可影响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和减慢传导等,这不仅常用其治疗某些心律失常(如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而获得显着效果,而且也是洋地黄中毒产生严重心律失常的毒理基础。

强心甙的安全范围狭窄,治疗量与中毒量间距甚小,用量掌握不当,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