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心脏病学词典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心脏病学词典》第438页(567字)

指一类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而发挥降压作用的药物。

自1977年人工合成口服的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以来,此类药物发展十分迅速,世界各国药厂研制的新型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已有十余种,它们具有不含巯基、无青霉胺样反应及作用效能高等特点,而作为第2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已用于临床的苯脂丙脯酸(依那普利)就是其中的一个。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作用原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它主要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使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原不能转化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此外,还抑制降解缓激肽的激肽酶Ⅱ的作用,使血中缓激肽浓度升高。

总的效应导致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和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降低等。

作用特点是起效快、作用强、疗效高、不增加心率、不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能改善心功能与肾血流量、不导致水钠潴留等。临床已广泛用于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新药日趋增多,治疗适应症亦不断拓宽,这类药物也被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心脏保护,以及治疗糖尿病性肾病,肺动脉高压、特发性水肿、雷诺氏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类风湿关节炎和代偿期肝硬化等。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味觉异常、眩晕、头痛、血压过低、胃肠功能紊乱,以及高血钾症等,较少见的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尿蛋白和肾脏损害。

停药后均可恢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