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福兹
出处:按学科分类—文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20世纪外国文学辞典》第159页(682字)
【生卒】:1911~
【介绍】:
埃及小说家。
生于开罗。1934年毕业于开罗大学哲学系。曾在宗教基金部和文化部任职。60年代任埃及电影组织主席,1971年退休,入《金字塔报》编辑部。
1936年开始写作,共发表40余部中、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早期创作历史小说,着名的有《命运的嘲弄》(1939)、《拉杜比斯》(1943)和《底比斯战争》(1944)等。
40年代中期起转向描写现实生活,并以揭露法鲁克王朝时期社会腐败的小说《新开罗》(1945)享誉文坛。着名三部曲《思宫街》、《宫间街》、《甘露街》(1956~1963)描写开罗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变迁,展现了1919年革命前后至1952年推翻法鲁克王朝期间的历史画面。
被誉为阿拉伯现实主义小说的杰作。1988年发表的自传性长篇小说《卡什塔米尔咖啡馆》、《祝君晚安》、《玫瑰之晨》均以童年见闻为素材,被称为新的开罗市区生活三部曲。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麦达格巷》(1947)、《我们街区的孩子们》(1959)、《小偷和狗》(1961)、《尼罗河上的絮语》(1966)、《伞下》(1971)、《卡尔纳克咖啡馆》(1974)、《平民史诗》(1977)、《爱情时代》(1979)和短篇小说集《神的世界》(1973)等。作品多以自传体形式表现都市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与社会和政治背景紧密结合,批判社会不公,笔触幽默细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还着有戏剧、电影剧本和历史、哲学方面的专论。曾多次获埃及国家文学表彰奖。1988年获共和国勋章,并成为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拉伯语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