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
书籍:中华成语大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语言、文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华成语大词典》第254页(290字)
三人:泛指众、多。
成虎:成真,引申为利害。虽然是毫无根据的话,谣传的人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多了也会使人信以为真,后果不可低估。
《邓析子·转辞》:“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于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千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也作“三人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