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7页(928字)
关于价值的认识、理论和学说。
马克思说:“‘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406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1)价值观是第二性的,是对价值事实的反映。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当价值和需要的对象发生关系并转化为价值观的对象时,它就成为一种对象化、客观化的存在,就不再以认识主体的意识为转移,即具有客观性。
(2)价值认识的对象不是客观事物而是客观事物对于人和人类的意义,是客观事物同人之间的价值关系。由于价值主体具有社会、集团、个人等不同层次,各有不同的需要,才成为人们价值认识的多层次的对象。一个客观事物对不同的主体或不同的需要,可以作出不同的价值认识,客观事物和价值认识的对象不是等同的。(3)价值是认识和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因。
人们的需要永远不会满足,使人类的实践活动永远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第198页)马克思也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03页)这说明了“利益”和思想、认识的关系。对于毫无利益可言,毫无价值的东西,人们是不会去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和从事相应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作为研究价值和区分不同价值观的方法极为重要。
因为历来有两种根本对立的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相反,有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如法国的拉皮埃、德国的哈德曼,还有后来的德国、美国的人格主义者和新托马斯主义者等企图把经济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和神学结合起来,名之为“价值论”。
把价值当作人文科学的基本范畴并虚构出一套价值的等级体系。他们认为价值就是个人的爱好、欲望、利益和志趣;或者把价值看作是超现实的规范和理想。他们往往从道德的意义上谈论价值,以道德是精神性的东西为理由,否认价值能构成任何事实,根本否认价值事实的存在,因此,关于价值的观点只能是随心所欲。显然这种观点是违背价值事实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批判各种错误价值观的有利方法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