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44页(1274字)
亦称“心理分析”,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由奥地利着名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治疗精神病的技术。
以精神分析方法为基础的心理学说,称为精神分析学。这一学说,主要是用无意识的本能和欲望,尤其是性本能和欲望来解释人的心理活动,并猜测这些活动的真实动因。它从两个前提出发:(1)肯定精神过程本身是无意识的,而那些有意识的精神过程只不过是一些孤立的动作和整个精神生活的局部。(2)肯定那些不论就狭义还是广义来说,人们都只能称之为性的本能冲动,它在神经和心理的疾病成因中,起着一种极不寻常的巨大作用,而那些冲动还是一种从未肯定的成因。
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是:作为一切意识行为的基础是一种原动的无意的心。每种意识的思想和行为在无意识的心中深深地伏有其根株,因此要想了解心理的生活,就必须探溯意识行为与其无意的源头之间的联系。精神分析学已经发明了它自己的技术,这种技术在证明无意识动机的见解上是非常成功的。可以把精神分析看作探求无意识的心的一种技术和关于心理生活的一种学说,这种学说大部分是由这种技术的结果发生的。
弗洛伊德主张用主观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
他提出用“自由联想法”、“释梦方法”等来治疗各种神经病,这就是鼓励精神病患者放松思想,逐步回想造成精神冲突的感情轶事,包括那些在梦中的闪念和平时荒唐可笑的幻觉或意念,都如实地报告出来,从而发掘出埋藏在精神病患者无意识深处的病源。特别是通过对抑制情绪的自由承认和解脱,冲突有时就得以终止,而患者的心理健康也得以恢复。精神分析方法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治愈了许多精神病患者,并填补了心理学的空白,创建了精神分析学派。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精神分析法提出了无意识这种心理现象,以及它与意识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但精神分析理论忽视了社会条件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的作用,把无意识本能冲动和欲望看成是形成人们心理意识的唯一动因,是摆布个人命运和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不了解生产方式对人的意识和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除此,精神分析夸大了性本能冲动对社会的影响,认为正是性的冲动对人类精神的高度文化、艺术和社会成就做出了其价值并没有被过高估计的贡献。
本世纪40年代后,西方出现了以沙利文、霍妮和弗洛姆等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他们把精神分析方法继承下来,加以改造和发展,并推广到哲学、历史、伦理、文学艺术等领域中,使精神分析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但他们认为弗洛伊德所讲的生命本能对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而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社会制度则起着决定作用。精神分析学已经成为当代西方最流行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也是哲学上“西方马克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和诸多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一个主要来源,同时还是文学艺术和美术上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