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方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32页(589字)
使用模糊控制器对系统进行控制的方法。
这实际是用更加接近于人类大脑实际功能处理事物的模糊方法。1974年E·H·玛姆达尼首先利用模糊控制语句组成模糊控制器,并在实验室中获得成功。随后,人们又对不同的复杂对象进行了模糊控制器的实验研究,都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实验表明,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控制有如下特点:(1)它不需要知道对象的数字模型,而是使用一种语言控制器;(2)它能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控制;(3)它对参数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运用模糊控制方法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时,我们可以将操纵者的经验总结成若干条规则,经过一定的数学处理,存放到计算机中,这些规则就称为模糊控制规则。再仿照人脑的模糊推理过程,确定推理法则。
然后计算机就可根据输入的模糊信息和控制规则、推理法则,作出模糊决策。最后,当人们依据已确定的模糊决策去执行具体的动作时,执行结果则转化成了精确量。例如,当模糊决策为:阀门开大一些。
实际上拧过阀门后,阀门的旋转角度则是客观上存在的精确量。这一过程就是模糊量转化为精确量的过程。显然,当我们用某种装置来代替人来进行控制时,模糊量与精确量的转化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自模糊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以来,不少国家都曾对各种系统进行过试验性控制研究,后来又在仿真及人工智能方面开展了应用研究。人们预测模糊控制方法将在控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