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量测定法
书籍:方法大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方法大辞典》第153页(831字)
分子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凝固点降低法和沸点升高法。
(1)凝固点降低法 本法的原理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合的有机溶剂中,然后测定溶液的凝固点,按凝固点的降低值,根据下式计算化合物的分子量:
式中M=样品分子量,
K=凝固点降低常数乘1000所得的数值;
s1=样品重量,毫克;
s2=溶剂重量,毫克,
△t=所测得的溶剂与溶液凝固点的差值(平均值),即凝固点降低值。
用微量法或半微量法测定分子量时常用拉斯特(Rast)毛细管法。所用溶剂一般是樟脑。
(2)沸点升高法 当纯液体中溶有溶质后,它的沸点升高。
利用实测的沸点升高数值,按下述公式,可计算出溶质的分子量:
式中 M=样品的分子量;
K=溶剂沸点升高常数乘以1000后的数值;
S1=样品重量,毫克,
S2=溶剂重量,毫克,
△t=测出的沸点升高度数。
由于溶剂的沸点及其常数K受外界气压影响,所以溶剂沸点的测定必须与样品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K值也是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用标准样品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