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30页(1479字)

研究生产力的形式、运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经济学。

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生产力经济学以其中的生产力这个侧面为研究对象。它与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共同构成其他经济学科的一般理论基础。生产力是由具有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和体现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构成的。

它是人们的劳动能力和已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自然物、自然力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物质力量。生产力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生产力形式、运动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即是人们征服自然的物质力量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生产力经济学以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与研究,探讨如何科学地改变生产力诸要素的社会结构,并把它们合理地组织起来,以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造福于人类。它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生产力经济基本原理,主要研究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生产力诸要素之间进行结合的方式和手段以及由诸要素的结合而构成的社会生产力系统的功能和特征;生产力运动发展的动力;生产力运动规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生产力运动规律发生作用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二是生产力经济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如何运用生产力运动规律有效地合理组织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包括生产力结构经济问题、生产力规模经济问题、生产力布局经济问题、生产力时序经济问题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略问题等等。

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对生产力的研究,重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但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处时代的社会实践的需要,对无产阶级来说,主要是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变革生产关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他们只创立了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而没有提出并建立“生产力经济学”。

他们对生产力的大量的精辟研究是服从于这个需要在政治经济学中联系着进行研究的。但是,无产阶级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后,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要用极大的力量和最快的速度去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这就要求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不仅要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地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社会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经济学这门学科正是顺应这种社会实践的需要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产生的。

生产力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的一门独立学科,首先是由我国学术界提出的。早在50年代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我国一些经济学家就致力于生产力的研究。

1962年,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首次提出了建立“生产力经济学”的建议(在这以前,经济学家孙尚清曾在1961年提出过建立“生产力组织学”的建议),主张把生产力及其运动规律作为这门学科独立的研究对象。1980年11月在贵阳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生产力经济学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全国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会。

这标志着生产力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它的范畴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还有待于深入探讨。

。【阅读书目】:

《生产力经济概论》,映梧着,黑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生产力经济学简明教程》,蔡钤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生产力经济学概论》,蔡建华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