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486页(853字)

又称“保建经济学”。

研究卫生领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学科。

卫生领域是指救死扶伤,预防疾病,增进人体健康,改善和创造合乎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医疗服务部门。

卫生保健过程是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卫生保健活动要消耗各种经济资源,但同时又为社会提供卫生服务消费品,参与人口和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这样,卫生领域内部以及它与社会其它部门之间必然存在复杂的经济关系。

卫生经济学以卫生领域的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阐明这些问题的特点和规律。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有;(1)卫生经济的基本理论,包括卫生事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卫生事业的服务目的和经济性质;经济规律在卫生事业中发生作用的条件、特点和表现形式等。

(2)经济资源在卫生事业中的最优使用与卫生事业的经济效益,包括卫生事业资金的来源和构成;医疗成本-效益分析;卫生医疗单位的经济管理等。(3)卫生领域经济关系发展的规律,包括所有制的形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医疗劳动的性质及利益分配等。

卫生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开始形成的。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年代。194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格里斯发表题为《医疗经济学绪论》的文章,首次研究健康与经济的关系。50年代初期,美国经济学家尔达发表《卫生的经济方面》一文,较详细地阐述了医疗卫生保健对于经济的重大意义。

该文被人们推为卫生经济学早期研究的代表作,马尔达本人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最早从事卫生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之一。60年代以后,苏联和东欧国家也开始了卫生经济学的研究。

我国对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是在70年代末开始的。

1982年成立了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会。

。【阅读书目】:

《卫生经济学概论》,(英)克利斯等着,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