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50页(1866字)
又称“藏书建设学”。
研究图书收藏工作规律及演变过程的学科。
我国古代的藏书事业,包括皇家藏书、私家藏书、佛寺道观藏书和书院藏书等类型。
到了近代,图书馆成为收集、保藏并积极利用图书、杂志、报纸和其他出版物的专门机构,藏书的特点、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因而,藏书学便有古代藏书学和现代藏书学之分。古代藏书学研究的内容是:(1)理论藏书学。包括:①藏书现象的产生,藏书活动发达的背景及其规律,影响古代藏书的文化、政治、社会、自然诸因素,古代藏书发达的时代性特征和地域性特征,古代藏书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其世界地位;②藏书着作(《请开献书之路表》、《麟台故事》、《澹生堂藏书约》等古代藏书家着述以及近、现代学者的古代藏书论着)研究,藏书思想(见于历代志序、书目序、题跋、笔记等)研究,伴随藏书的发达而兴起的各专学——藏书家的校勘、目录、着述的理论思想;③六大藏书系统(国家、私家、寺庙、书院、道藏、佛藏)的历史评价标准及其评价;④中国藏书史,如藏书通史、断代藏书史和地方藏书史及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史、学术地位。(2)应用藏书学。包括:①图籍访求——古代典籍的产生和传播,典籍聚散的地域性、时代性特点,民间图书的访求,封建王朝征书活动及其同统治者文化政策的关系,历代书厄论研究,书肆和书价,藏书家与坊贾、湖贾,藏书家的收藏风气及其古籍价值观(钞本和刻本、校本),整理入藏——古籍鉴定(版本真伪及其质量好坏);②入藏图籍的修补技术和装订技术,藏书章研究,钞补古籍问题,藏书家的版本价值观以及版本思想,藏书家的校雠观及其校雠活动评价;③编目分类——国家和私家藏书分类的历史发展及其分类思想,道、佛藏分类及其目录,藏书目录研究,藏书目录的目录学史地位以及学术史评价,藏书题跋研究,私藏目录对国家藏书目录的贡献;④庋藏保管——古代藏书家的“书厄”观,入藏图书的技术保护措施和人工管理,藏书楼(室)的建筑及其保护(汉石室、明天一阁、皇史宬等),藏书传承以及流布——藏书主人聚书的动机,藏书家的藏书观等等。
现代藏书学主要研究图书馆藏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包括现代出版物的特征和类型,藏书体系的结构与特征,藏书补充的原则及方法,藏书登记的制度、方法,藏书的划分、组织、排列、典藏、保护、清点等。如藏书建设的综合治理就要解决好如下问题:(1)根据下列条件来确定藏书的特点、重点和范围:本馆的方针、任务、读者对象;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本馆藏书基础和历史情况:本地区图书馆网的协作与协调情况。
(2)进行藏书质量与数量的调查研究,修订藏书建设规划。利用全国总书目、联合书目、专题书目及有关资料检查馆藏图书。
查明:哪些书刊不属本馆藏书范围;本馆必备书刊的最新出版物是否及时入藏;本馆藏书特点和重点是否突出;重点藏书是否系统;多卷书、丛刊、期刊是否有缺漏;藏书中科学价值较高的占比例多少。(3)搞好藏书剔除。
藏书剔除是解决空间紧张和提高藏书质量的重要措施。
(4)开展“图书馆典藏学”研究,清点典藏;改进典藏借阅制度,达到藏书管理的科学化,藏书利用的最佳化。
我国古代皇家藏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西周王室有藏书,诸侯国君有藏书,私人也有藏书。
从孔子删诗书、编春秋开始,历代的学术活动,大都与利用官私藏书有关。历代封建王朝还直接利用官私藏书,编撰了一系列的类书和丛书。
我国对藏书活动的研究始于宋代。郑樵《校雠略》中的《求书之道有八论九则》是古代藏书建设理论的重要成就。明代着名藏书家祁承爜的《澹生堂藏书约》,总结了图书收集、鉴别、分类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其中购书训、鉴书训两部分,是藏书建设的又一重要文献。清初图书馆学家孙庆增的《藏书纪要》进一步总结了古代图书采访、校勘、保管、收藏的经验,被称为图书“收藏之指南”。
清末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是一部承先启后的着述,奠定了古代藏书学的学科地位。在叶氏以后,近代学者先后编撰了有关着述,着名的有《中国藏书家考略》、《蟫林辑传》、《江浙藏书家史略》、《吴中藏书先哲考略》等。目前,我国藏书学研究还比较薄弱,大都只在图书馆学者着述中列有“图书馆藏书建设”一章。1987年5月,复旦大学组织了“藏书建设研讨会”。
。【阅读书目】:《藏书建设论文集》,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