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目录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582页(2039字)

研究文学书籍目录工作发生与发展一般规律的学科。

文学书籍目录是根据研究和阅读欣赏的特定需要,并依照一定的原理和方法编制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学文献的工具。文学目录学是文学目录工作的概括与总结。

在我国,这门学科的任务是:考察和研究中国文学文献的源流,评介和分析各种文学目录的编制特点,探讨文学目录编制原理和方法,以完善书目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1)理论文学目录学。包括文学目录的种类、功用,文学目录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同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划分文学目录的种类,就有多种角度。

①内容上的区分:文学总目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创作的各种文献,也包括各个历史阶段各种文学体裁作品的文学书刊目录和索引(如王浣溪的《中国文学精要书目》、刘修业等人的《文学论文索引》);文学专题目录:包括着录某一历史阶段文学着作的目录、某种文学体裁的图书、文章的目录、为某一研究专题编制的参考书目和索引;文学专书目录;文学目录的目录。②职能上的区分:文学书刊登记目录、文学书籍推荐目录、文学报道目录、文学藏书目录。

③范围上的区分;某一时代作家着述目录、地方文学着作目录、宗族着作目录、个人着述目录等等。(2)文学基本着作和重要文学文献介绍。包括各历史时期主要作家与作品,反映文学着作、论文、研究动态等的各种文献来源、特点、作品以及文学书籍出版史等。我国历代作家辈出,作品繁多。

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先秦时期的歌、散文,战国时期的辞赋,成就都很高,而文学书籍的刻版印刷,则是唐代以后的事,到宋代已极为昌盛。刻书最多的当推南方的杭州、福建、四川等地,并形成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等类。至明初,官刻本中值得注意的是藩府刻本,如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就是一部研究我国戏剧史的重要着作。1506-1572年前后,由于文坛上盛行复古之风,开始重视对唐以前的文学总集、别集的出版,翻刻宋版文集亦视为风尚,各种文学的选本也相继出现,如李攀的《唐诗选》。

话本集、小说亦陆续问世,主要有《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明代中期活字印刷较为流行,文学着作中的《渭南文集》、《白氏文集》等最有名。

明末编印的大部头丛书和总集,收集汉魏元朝和隋唐的诗文辞赋,唐诗总集比较着名,如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清代出现的大部头文学书籍较多。

康熙年间印诗文总集如《古文渊鉴》(64卷),《历代赋汇》(140卷,外集20卷,补遗22卷),《全唐诗》(900卷)等。

乾隆御选《唐宋文醇》(50卷)、《唐宋诗醇》(47卷),并有《词谱》、《曲谱》等书。清朝小说流传较广,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3)文学目录的历史、现状、趋势。

包括文学目录的源流、类型和编制、利用的分析。我国古代文学目录是随刘歆的《七略》的产生而出现的。《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大体着录了汉代以前的诗赋,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文学类目录。但由于古代早期文、史、哲曾处于浑然一体的状态,一般认为,文学的专门目录,是从三国时曹植开端的。

两汉时侧重诗赋,个人的文学创作很少结集,至曹植时开始结集录目,自己编定文集,编制目录和序录。唐宋时出现一些为检查阅读总集服务的索引书目,如唐常宝鼎的《文选着作人名目》、尹植的《文枢秘要》等。

宋沈建的《乐府诗目录》(见《宋史·艺文志》),是专录一种文学体裁作品的独立的文学目录的开端。钟嗣成写成于公元1330年的《录鬼簿》(共2卷),记录了由金至元及至作者同时期的杂剧作家152人的生平事迹和他们的剧本418种,并间以重要的评论,是真正独立完整的专科文学目录。

(4)文学目录方法论。包括对各种类型文学目录的评述,分析各种目录的特点和功用,探讨改进揭示与报道文学文献的办法。

目前,我国学者对这门学科的名称、性质尚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应谓之为“文学文献学”。

如张君炎着的《中国文学文献学》对“文学文献学”的内容和任务作了如下表述:中国文学文献学是以中国文学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的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组织和检索中国文学文献的工作规律和方法的学科。主要内容和任务有两个方面:(1)揭示和报导中国文学文献约内容、源流和类别,评介主要的中国文学文献,研究中国文学文献出版情况和出版物的类型,介绍文学文献的注释研究和版本目录资料,提供熟悉中国文学文献的基础和条件;(2)要研究中国文学文献的利用,介绍有关的重要书目和工具书,探讨文学文献检索的原理和基本途径,提供检索中国文学文献的工具和方法。

。【阅读书目】:

《中国文学目录学》,谢灼华编着,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文学文献学》,张君炎着,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