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643页(1165字)
运用计量方法,研究科学的数量现象的学科。
科学学的一门新分支。
科学计量学研究的客体,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和作为社会活动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是采用统计分析、矩阵分析、网络分析、图论和聚点分析等数学工具,对科学家人数、科研成果数、科学期刊数、论文数、引文数等作精确的定量描述,从而为可靠地评估国家、机构、个人和各学科领域的科学活动水平、发展趋势和生产率,揭示科学发展的兴衰涨落、科学前沿的进展、科学对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程度,提供定量判断。研究内容主要是:(1)科学计量学原理。包括科学计量学的概念、基本理论、学术流派等。
(2)科学体系的计量分析。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的宏观状况的对比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主要学科(专业)发展的总体评估。
(3)科学研究活动过程的计量分析。包括科学家人数、年龄、专业、地区分布,科研课题的学科分类、应用情况,学术价值,科研费用的来源构成、使用方向、经济效益,科学出版物的品种、数量、读者范围、影响程度等。
(4)科学计量学的方法。目前,较为成熟的有:①统计分析法。
主要内容有,科学成果数的时间分布;科学杂志数的时间分布;科学家人数的时间分布;合作者人数时间分布;科学家年龄及结构分布;科学发现年龄分布;科学家人数按语言、领域、国籍等的数量分布等。②出版物数量计量法。
包括图书、论文、报告、总结等的数量。③引文分析法。利用图论、模糊数学、概率论等数学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活动中各种要素(科学论文、科学期刊和科学家等)的引证或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定量地指示出引证现象蕴含着的分析对象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
主要研究:引文数量增长、引文作者分布、杂志按引证分布、科研机构按引证分布、科学家按引证分布、引文按主题分布、引文的地理分布、引文按语言分布、引文按出版物种类分布等。
19世纪下半叶,人们便着手对科学本身进行定量研究。但一般认为,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人是普赖斯。
他在1949年发现了着名的“科学发展指数增长规律”;在1961年和1963年分别出版了《巴比伦以来的科学》、《小科学、大科学》,影响了世界各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学家。如在苏联,有多勃罗夫、纳利莫夫、穆利钦科、海通等人。
“科学计量学”这一术语,就是苏联学者创造出来的。
在美国,有默顿、齐曼、加菲尔德、莫拉夫西克、格里菲思、西蒙顿、斯莫尔、朱克曼等人。1978年9月,《科学计量学》杂志在匈牙利正式创办,标志着科学计量学进入了新的时期。我国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是随科学学的日趋完善而开始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先后发表了多篇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