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心理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792页(1493字)

研究人们创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以心理学为主体,综合了文化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生理学等学科中有关人的创造力、创造性、创造过程、创造方法与影响创造的各种因素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创造心理学以人们在创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别是创造思维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所谓创造,就是人们(包括现实的个人、群体和全人类)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的目标,产生有社会价值的新方法、新理论、新的物质成果的活动过程。创造是人类的根本属性。

人类的创造是通过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而实现的。人们在创造过程中,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一定的心理活动规律。借助于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可以分析和研究人们在创造活动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回答有关创造性思维的种种问题。创造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探索创造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人的创造活动给予心理学的解释,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并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创造活动的顺利进行。研究内容主要有:(1)创造者的智力、智力结构及其发展。

智力,一般是指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五种基本能力,又称为智力结构中的五大要素。

其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的想象能力是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因素,也是创造心理学所要研究的最重要的基本内容;(2)创造者的智力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等)在创造中的作用;(3)创造者的非智力因素(注意、意志、兴趣、情感、性格、道德情操等)及其发展,以及非智力因素在创造中的作用;(4)社会心理因素在创造中的作用;(5)创造力、直觉、灵感与心理健康在创造中的作用;(6)创造活动中的心理发展阶段及其特点;(7)集体创造活动中的心理学问题等等。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测验法。

英国学者高尔顿(1822-1911)曾对创造心理现象进行了系统研究,写了《遗传与王子》一书,这是国外有关创造心理学的最早的文献。1926年,心理学家沃斯特提出“准备——孕育——明朗——证实”的创造四阶段论。

20世纪30年代,美国21岁的失业青年奥斯本在写了一篇很有见地的文章后被美国广告公司录取后的3个月试用期内,几乎每天都提出一项革新建议,对企业改革作出了贡献。奥斯本在1941年出版了他的《思考的方法》一书,提出了创造思维的方法——智力激励法,很受重视。

此后,美、英、德、日、瑞士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创造理论研究中心和基金会,从事或资助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工商界也开始重视提高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的创造力,以便发明新产品和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竞争力。从此,对创造心理学的研究也随之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0世纪50年代以来,提出了种种揭示创造心理过程的理论,如“联想创造理论”、“模仿理论”、“脑力冲击理论”等等。但是,创造心理学完整的理论体系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还在形成和完善之中。

在我国,创造心理学还处于介绍和初步探索阶段,一些心理学工作者和科学家对创造心理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实践——归纳——理想——演绎”和“定向——逼近——成型——引深”两种创造四阶段论,为我国创造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阅读书目】:

《创造心理学》,周昌忠编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版;《科学创造心理学》,王极盛着,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创造性心理学》,(日)恩田彰等着,陆祖昆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学校管理心理学 下一篇:咨询心理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