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838页(1076字)

研究古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学科。

语言学的一个部门。

“古代汉语”一词,指“五四”运动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汉族的共同语言。由于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而声音又是一现即逝的东西,所以古代汉语,实际是指古书古文里所使用的书面语言。古代汉语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两种形式: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以及秦汉以后历代仿古的作品所沿用的文言;唐宋以来以北方话为基础的古白话,为历代通俗作品所使用,这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渊源。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知识领域,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种门类,每一门类都是专门的学科体系。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古代汉语”,不是对上述学科的专门研究,而是把它当作工具课,主要内容分为3部分:(1)古汉语文选。

介绍《经》、《楚辞》、《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史记》、《汉书》以及唐宋元等历代着名作品,包括散文、骈文、诗歌、词赋等文体,并分析其思想性、艺术性及字义、词义、句子的意义、语法现象、修辞现象、编章结构。(2)古汉语常识(古汉语通论)。

介绍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为阅读古书所需要的知识,如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修辞表达、文体类型、诗词格律等。(3)词义分析举例。

介绍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词的本义探求例;引申义分析例;同义词辨析例;同源词探求例。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就是一个民族也有许多语言分支。

即使这样,为了进行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我国古代也有通用语——雅言。我国最早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丰镐(今陕西省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就成了当时全国的雅言。以后,各朝代随着国都的迁移,雅言的基础方言也随之修正。

元代以后,京都都在北京,北京语言很快成为全国通用的雅言。

古代汉语这门学科是建国后出现的。1959年,北京大学进行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在着名语言学家王力主持下,把文选、古汉语通论、常用词三部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反映较好,并编写出一部4册本的《古代汉语》教材。从此,古代汉语作为语言、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等专业的基础课、工具课被延续下来,

。【阅读书目】:

《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81年版;《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