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949页(1179字)
又称“书法理论”。
研究书法理论、书法技巧、书法源流的学科。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它的艺术魅力是通过人们对汉字结构的构思和笔画的组织,用特制的工具——毛笔书写而显示出来的。
书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是:(1)书法艺术史研究。包括书体史、作家作品研究史、书法体系和流派发展史。一般认为,甲骨文代表汉字书法发展的最早阶段,后经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等三个阶段,到公元1世纪便已形成今天通用的真书(楷书)。
研究书法史,可以全面总结和认识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规律。(2)书法的艺术规律研究。
文字在其他国家中,只不过是思想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工具,为什么在我国除了具有工具的性质外,还能作为一种艺术?书法为什么能使人发生美感?……都是应研究的课题。
(3)不同书体的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和艺术特点研究。
(4)书法技巧研究。书写运笔时的力度、角度、速度是有一定的章法的,如提、按、收、顿、挫、转、折、中、侧等等,遇不同的人,可在实践中创造出不同的手法。
因而,有的刚健,有的潇洒,有的飘逸,有的妩媚,有的庄重,千姿百态。(5)对传世的碑帖的研究。亦即碑学、帖学的研究。碑学是研究碑刻的源流、体制和文字内容的学问。
帖学是研究帖的流派、优劣,以及书迹真伪和文字内容的学问。(6)对历代书法家的研究。
公元4世纪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7世纪后,书法家大量涌现,如欧阳询、孙过庭、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
近代着名书法家有于右任。(7)书法用品的研究。(8)书法教学法研究。
我国对书法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早。
秦代有李斯的《论用笔》,汉初有萧何的《论书势》,唐代孙过庭的《书谱》,更是研究书法的重要文献。在隋文帝初年,我国还创建了学习研究书法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书学”。唐代科举设有书学一科。
宋代书学达到鼎盛阶段,课程习篆、隶、草书三体。
建国后,书法理论研究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浙江美术学院等院校设有书法专业。
一些综合性大学讲授“大学书法”的课程。成立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有《中国书法》、《书谱》、《书法》等学术刊物。
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一次书学讨论会于1986年10月在山东掖县召开,重点讨论了“书学本体及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等问题。
。【阅读书目】:《书法举要》,王学仲着,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书学论集》,祝嘉,金陵书画社1982年版;《书法概论》,李慎言编着,地质出版社1984年版;《大学书法》,祝敏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书法通论》,丁文隽编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