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史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05页(1034字)
研究华侨和华侨社会的发生、发展及其与母国、侨居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的历史的学科。
华侨史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1)华侨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移民模式,其重点是研究近代中国入出国定居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流落或出走海外的方式及途径。(2)华侨社会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对居住国在社会结构、经济、政治、语言文化、心态诸方面的影响。(3)华侨与母国的关系。(4)近代华侨社会的变化及其特点。中外学者研究华侨史的方法不同,我国学者普遍用历史学方法,在地区(或国别)华侨史方面的分支性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外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了抽样访问、社会调查等口述史学和社会学的新方法。
例如,美国国会咨询处把移民问题的研究与就业、财政、公共福利事业、货币流动及整个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华侨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晚清之前,中国史书有不少关于华侨问题的记载。关于华侨史的研究,则是始于清朝末年。其标志是梁启超写成中国第一篇华侨史专着《美国华工禁约记》(广智书局1905年出版)。1910年,羲皇正胤在《民报》上连载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华侨史研究的论着《南洋华侨史略》。
1929年,温雄飞写成《南洋华侨通史》。同年李长傅发表了专着《南洋华侨史》。1936年,李长傅又写成我国第一部华侨通史性着作《中国殖民史》。70年代末以后,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分别设有华侨研究所和华侨研究室,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山大学等分别成立了华侨史研究室,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分别成立了华侨史学会,全国华侨史学会也在北京成立;论着有陈翰笙主编的《华工出国史料》,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与图书馆合编的《华侨史论文资料索引》,洪丝丝等着的《辛亥革命与华侨》,林金枝撰写的《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研究》,暨南大学华侨研究所编着的《华侨论文集》,吴泽主编的《华侨史研究论集》,晋江地区华侨史学会筹备组编着的《侨史》等。
华侨史学科在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分支,其中主要有:华侨史、日本华侨史、印度华侨史、印尼华侨史、中南美诸国华侨史、欧洲华侨史、越南华侨史、缅甸华侨史等。
。【阅读书目】:
《东南亚华侨史丛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起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