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93页(3262字)

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众多学科所组成的科学群的总称。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一经出现,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心。

现代城市,一般都具有工业集中、商业繁荣、人才荟萃、科技发达、交通便利、信息灵通、金融力量雄厚等优越条件。

建立城市科学,是更好发挥城市功能、探索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兴盛繁荣的需要。

城市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关系比较密切的有经济学、社会学、规划学、环境学、建筑学、地理学、法学、史学等。城市科学包括多种学科,其中创立最早的是城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本身的发展,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生态学、市政工程学、城市管理学、城市法学、城市美学、城市系统工程学等也陆续兴起。

这些学科,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城市问题:从不同侧面探索和掌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研究领域包括:(1)城市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发展的规律和道路,城市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关系等。(2)城市工作和城市研究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基本原则、体制、机构以及城市立法等。如城市设施的结构,城市主体设施的技术进步,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社会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计划及二者的衔接,城市各类设施的发展规律,城市各类设施的管理,城市二、三类设施的经营,城市法规,城市财政,城市管理体制,等等。

(3)国内外城市发展的趋向和问题,如城市未来的战略目标、发展远景等。(4)城市工作各部门间和城市科学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与促进。其中具体研究的内容有:(1)城市的定义。

世界上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城市的概念。

人口学的城市定义认为,城市是分布在一个地区的特定人口群体,是由工业、交通、居住、文化教育及其他部分组成的、在居民数量上有一定要求的专门系统。社会学的城市定义认为,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是:有较多的、集中居住的、不同职业身份的居民;有相当数量的居民从事非农业劳动;具备市场功能及局部调节能力;有一种超过家庭或某种小集团的社会约定的准则。

地理学的城市定义认为,城市是具有中心性能的区域交点,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人群的集中居住地。经济学的城市定义认为,城市是发展新工业最便利和最经济的地点,同时也是人类集聚最经济的形式。

而生态学则把城市看成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系统。

(2)我国建国以来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我国城市科学的研究方向。主要课题有:城市在“四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城市的作用;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规划的结合;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各种类型的经济区;我国城市的发展道路;建立城市法制体系;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资金渠道及比例;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如何正确处理旧城改造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大城市如何控制规模和充分发挥作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2000年我国城市的展望。

国外城市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城市原理。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这一过程的桥梁;城市的作用和贡献在于它能保存、传播和发展社会文化。(2)现代大城市的动因。工业时代以来大都市、超级城市形成的原因、依据,以及其后的发展、变化及后果等。

(3)大城市结构比较。侧重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城市及城市间的结构、特征、功能等。

(4)城市规划。现代国外城市规划既包括物质规划,也包括社会规划,有的还包括经济规划。

(5)未来城市研究。西方学者把城市的发展过程分为城市化、郊外化、逆城市化等阶段、并认为这是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城市科学体系中,城市学(或称“城市学原理”)是一门基本学科。它为各城市科学分支提供基本理论与方法论。

其基本内容包括:城市的本质,城市的基本形式,城市地理环境的意义,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及历史过程,城市的社会意义与历史功勋,城市构成的基本要素,城市内部、外部的基本运动形式:人口流、物资流、信息流;城市的内部结构:社会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文化结构、空间结构、交通结构、建筑结构、基础结构、生态环境结构、资源结构;城市的外部结构:与周围农业、郊区的关系,与腹地的关系,与其他城市的结构关系;城市的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城市的功能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一般关系;城市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城市人口、城市住宅、城市就业、城市交通、城市治安、城市环境等问题综合分析与治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方法的应用。

城市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论及了城市的社会、人口、家庭、伦理、贸易、宗教、政治、行政等问题。17、18世纪,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城市研究首先从英、德、法等国开展起来。

其中德国着重研究城市历史,法国着重研究城市的地理环境,英国着重于工业时代城市的社会状况。19世纪以后,出现过一些有影响的作家、学者,产生过一些重要的研究着述。

例如;考古方面,有F·D·康兰吉斯的《历史名城》(1864),社会考察方面,有查尔斯·布什的巨着《伦敦人民的劳动与生活》(1889-1891),专题研究方面,有埃米尔·昆对于古希腊城邦的研究着述(1878),费迪南·格里哥洛维斯对于中世纪罗城的研究着述(1859-1872),彭皮欧·莫门蒂对于威尼斯的研究(1880),马西尔·波埃特对巴黎的研究(1924-1931);综合性研究着述,有A·F·韦伯的《19世纪城市的发展概述》(1899),英国人乌汶发表的小册子《过分拥挤的祸患》,霍华德的《花园城市》(1898年初版时题为《明天——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从内容上来看,这些着述基本上研究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的起源和发展的原因;二是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组织形式的影响。

一般认为,现代城市科学产生于20世纪初,英国的霍德华和盖迪斯是城市科学的先驱者。

霍德华首创“花园城”理论,提出把大城市多余的人口疏散到城市周围一连串的花园城市中去,这是城市“分散主义”的起始。

盖迪斯在《城市发展》(1904)、《城市演化》等论着中,把生物生态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城市研究,成为城市科学综合研究的奠基者。法国勒·柯比西埃是城市科学中“集中主义”的创始人。

他提出的城市模式是:市中心是高层、超高层住宅,周围是多层住宅,外围是工业区。其代表作是《现代城市》(1922)一书。

远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劳动人民就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和最精美的城市。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中,有不少专门论述城市建筑、城市设计及平面布局的专着和篇章。

在城市科学中,我国兴起最早的是城市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1978年,国务院召开了第3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1980年国务院又批准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

在这些会议上,国家明确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基本方针,提出了恢复和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加快城市管理等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走上了新的阶段。1984年1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目前出版的学术刊物有;《城市问题》。

【阅读书目】: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第1辑),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小城镇科学引论》,雷忠勤等着,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城市科学概论》,储传亨、王长升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年版。

上一篇:地理学史 下一篇:城市规划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