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18页(1084字)

关于改良人的遗传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以人类遗传学、医学遗传学为基础,与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相交叉的一门科学。

遗传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大障碍,人们迫切希望用现代科学办法提高新生儿质量,实现优生。优生包括:(1)减少以至消除有严重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又称“消极优生学”);(2)增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个体的繁衍(又称“积极优生学”)。优生学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和提高人类的遗传素质,防止不健康或不正常的孩子出生,从而免除个人和家庭的许多不幸,并减轻国家、社会的负担。

优生学是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博物学家高尔顿(1822-1911)创立的。他先后写了《遗传的天才》(1869)、《家族才能的纪录》(1884)、《着名的家族》(1906)、《优生学论文集》(1909)等重要着作。1883年,他在所着《人类才能及其发展》中,首先创用优生学一词,并奠定这一学科的基础。他对优生学所下的定义是:“在社会控制下,全面研究那些改善或损害后代在体力或智力上的种族素质的各种动因”。

1904年,他在伦敦大学成立了“高尔顿研究院”;1908年,伦敦成立了“优生学教育会”,出版了《优生学评论》杂志。在这前后,优生学已在世界范围传播开来。1904年,德国学者普劳茨(一译普罗兹)创办了名为《人种生物学与社会生物学研究录》的优生学期刊;次年,他联系本国以及奥地利、瑞典、瑞士等国学者,组织了“国际人种卫生会”,成为第一个国际性的优生学组织。1907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优生法。

1919-1920年,优生学传入我国。潘光旦为宣传优生学,作出了开拓性的工作,写有《优生学概论》、《优生学原理》、《优生与民族》、《优生与宗教》等着述。5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现代遗传学、生物学、医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遗传信息基因的改变,常常会引起遗传特性的改变而出现病态,而许多遗传病大都是由于遗传信息分子结构的改变所造成的;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患有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的婴儿也相应增加,人口质量受到严重威胁,使优生学受到广泛重视,并认为是一门控制人口质量的学科。1981年,我国首次举行了“全国性优生学科普讨论会”。

优生学的研究,对提高我国人口质量,保证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重要意义。

【阅读书目】:

《优生原理》,潘光旦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