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144页(1292字)
研究各种民族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学科。
既是民族学的分支,又是社会学的一个部门。
民族社会学以民族社会机体为对象,重点研究民族社会结构、功能,民族之间的关系,民族社会机体与整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社会问题。(1)民族社会结构的研究。一般包括民族社会的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文化结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行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等。
研究方法有纵向的发展变化的研究与横向的对比研究。横向研究主要是对当代民族社会现状的对比研究,它是研究的重点。
(2)民族关系研究。主要是指对各大小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
分各少数民族与主体民族之间的关系研究和各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些关系具体地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3)民族社会问题。系指民族社会所出现的带有民族特点的社会问题,一般包括移民问题、人口问题、民族人才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婚姻家庭问题、宗教信仰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老龄问题、酗酒吸毒等社会问题。
由于民族社会是由单一民族或是由两个和两个以上民族所组成的当代社会生活机体,各民族的杂居导致了这些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非同性,使民族社会问题不仅具有民族的特点,而且具有时代的特点。(4)民族文化研究。主要通过对同一社会机体中各民族文化间的对比研究,揭示其渗透、交叉、相互影响,以及民族文化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制约,从而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继承性、连续性、多样性和重要性问题,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民族文化现代化。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趋势,是民族文化研究的重要方面。
对民族社会学的研究一般上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摩尔根等人组成的“大易洛魁社”,对印第安联盟从社会结构与组织结构进行的调查研究,开这一学术领域的先河。德国人米尔曼始用“民族社会学”术语,是指民族学和社会学中,以民族实况为根据的基础上所作的理论探讨。20世纪60年代,苏联学者考察大小民族在社会结构、文化、生活上的变化,以及民族关系和推广使用两种语言文字的情况,并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建立了民族社会学专业。我国对民族社会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在30年代,蔡元培先后派出调查组赴瑶、苗、高山、彝、畲等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其中有些着述可认为是我国民族社会学的早期成果。费孝通、王同慧等人提出了从民族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来研究民族社会的思想。40年代,在吴文藻主编的《社会学丛刊》中正式使用这一学名。
该刊还发表一些民族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着作,如林耀华的《凉山彝民》田汉康的《芒市边民的摆》。降至70年代后期,民族社会学在我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如甘肃对民族经济和人口的研究,东北及内蒙古对边疆移民问题的研究,以及新疆对民族人口、民族关系、民族宗教及民族婚姻家庭问题的研究等等,为丰富和发展我国民族社会学的理论提供了资料,奠定了基础。1984年,湖北省社会学会成立了下属的民族社会学研究会,中南民族学院开设了民族社会学课程。1986年,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了民族社会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