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社会科学学科辞典》第109页(2635字)
研究伊斯兰教的产生、演变、传播状况及其教义和宗教制度的学科。
宗教史的组成部分。
“伊斯兰”系阿拉伯文Islām的音译,原意为“顺从”、“和平”。
后来,“伊斯兰”一词演变为专指穆罕默德所传的宗教,意为顺服唯一的神安拉的旨意。
伊斯兰教在中国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天方教”等,是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所创的一神教。伊斯兰教起初作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接着作为一个封建帝国的精神源泉,尔后又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和政治的力量,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地发展着,成为与佛教、基督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兰教史就是以伊斯兰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研究范围包括伊斯兰教的产生和演变,伊斯兰教教义和宗教制度,以及教派斗争等。
公元570年(或571年),穆罕默德生于阿拉伯半岛的麦加。40岁时以“先知”自命,开始创教活动。
他要求人们放弃偶像崇拜和多神崇拜,皈信唯一的全能的真神——“安拉”。伊斯兰教逐步传遍阿拉伯半岛,成为半岛上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穆罕默德逝世后,随着统一阿拉伯国家的初步建立和对外军事扩张,伊斯兰教开始向半岛外传播,公元6世纪初进一步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世界性宗教,在西亚、北非、南业次大陆和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
近几十年来,伊斯兰教在西欧、北美一带也有传播。一些国家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
现在全世界伊斯兰教徒(穆斯林)约有5,5亿。从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不久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中国,进行贸易或旅行,传播伊斯兰教。宋元以后,伊斯兰教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末清初除出现过一批伊斯兰教学者外,经堂教育也开始兴起并得到发展。
主要在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保安、东乡等10个少教民族中传播。目前我国约有1300多万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回族有500多万人。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宗教制度,集中反映在伊斯兰教的基本教典——《古兰经》(亦译《可兰经》)中。“古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原意是“诵读”和“读本”。
伊斯兰教认为《古兰经》是安拉“降示”给穆罕默德的“天启”经典,共30卷,114章,6200多节,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及其传教活动;伊斯兰教义说教;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历史故事、寓言和神话。穆罕默德之后的穆斯林教义学家把《古兰经》的内容归纳为宗教信仰、宗教义务和宗教道德三个部分。
宗教信仰包括信真主、信天使、信天经《古兰经》、信先知默罕默德、信仰末日五个方面;宗教义务包括:证言(穆斯林对自己宗教信仰的表白)、礼拜、把斋、朝圣、天课(缴纳赈济税),中国的穆斯林称之为“五功”;伊斯兰教的道德标准要求穆斯林都过一种具有伊斯兰色彩的宗教生活,《古兰经》对穆斯林的娶妻生子、财产继承、赌博偷盗、饮酒食肉、文化娱乐等个人生活与社会道德问题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伊斯兰的主要立法基础。在伊斯兰教中,主要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
逊尼派又称正统派,分为“圣训派”、“意见派”等;什叶派又分为有载德派、伊玛目派等。同时,在伊斯兰国家里,宗教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政治集团的斗争往往表现为教派的斗争,各伊斯兰教派也代表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教派斗争实际上是政治斗争的反映。因此,研究伊斯兰教史还要研究伊斯兰各教派斗争的历史以及伊斯兰教同伊斯兰国家政治的关系。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有1000多年的历史,对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形成和社会发展起过极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对伊斯兰教历史及各种理论的探讨,是中国历代学者的一项传统课题。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大都“在教言教”,注重对教义教理的反复辨析和对教史上圣人圣迹的颂扬,一些专门的研究论着,内容也多为校勘、考证、评注。少部分学者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掀起,开始用新观点对伊斯兰教进行全面考察和科学研究,写出了诸如《回回教入中国史略》(陈垣)、《中国回教史》(傅统先)、《中国伊斯兰史纲要》(白寿彝)、《中国回教史鉴》(马以愚)、《三十年之中国回教文化概况》(赵振武)等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历史着作。1939年,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延安成立的民族研究室,由刘春和李维汉起草写成了《回回族问题》一书,依据当时能收集到的有关史料,科学地论证了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关系。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以前,撰写和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专着或论文。1977年以后,我国学术界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开始在范围上有所扩大,学术研究的水平和基础均有新的发展。王怀德译《伊斯兰教派历史概要》(〔苏〕叶·亚·别利亚耶夫着,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介绍了中世纪和近代史上国外伊斯兰教几个主要派别及支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勉维霖的《宁夏伊斯兰教派概要》(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和马通的《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综合近年来多学科综合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介绍了中国伊斯兰教几个主要教派及其数十个支系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状,以及宗教修持和礼仪方面的特点,打破了过去我国自己没有专门论述伊斯兰教教派着作的状况。出版了马坚译白话《古兰经》、宝文安和买买提赛来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等伊斯兰教典籍,《穆罕默德传》以及《穆罕默德的宗教革命》(金宣久,《世界宗教研究》1979年第1期)等论文,对伊斯兰教人物进行了研究。翻译出版了(美)希提着《阿拉伯通史》、(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着《伊斯兰教简史》等研究伊斯兰教历史的着作。
还出版了一批伊斯兰教史的通俗读物,如(叙利亚)毛拉着《古兰经的故事》,李希泌、刘明着《伊斯兰教史话》等。杨永昌的《漫谈清真寺》、《泉州伊斯兰教研究论文集》,纳忠等重译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第一册)》等,对伊斯兰文化、古迹及特定地区如泉州等地伊斯兰教史实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阅读书目】:
《伊斯兰教史话》,方思一着,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伊斯兰教简史》,(法)昂里·马塞着,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伊斯兰教简史》,(巴基斯坦)赛义德·菲亚兹马茂德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