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
书籍:新编中国文史词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760页(349字)
汉族民间舞蹈。
起源于农业劳动生活,清人吴锡麒《新年杂咏抄》认为是由宋代《村田乐》演化而来。清人李调元《南越笔记》载:“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插秧,一老搥大鼓,鼓声一通,群歌竞作,弥日不绝,谓之秧歌。”清代《秧歌》盛行,春节期间,城市广场上常有演出。
清代《竹枝词》描绘了当时演出盛况。
据《清平署档案》载,清代宫中有“秧歌教习”。《秧歌》是集体歌舞,由“伞头”领舞,表示“雨顺”;手执扇子,表示“风调”。
在“伞头”带领下走出各种队形,扭过一阵后,由“伞头”唱祝贺之辞,众人相和。有时还表演部分带情节的歌舞。
不同地区的《秧歌》,各有自己的风格。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秧歌》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如《兄妹开荒》等。
上一篇:特钟
下一篇: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