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编中国文史词典》第1008页(278字)
即回避与君主、尊长名、字相同之文字。
始于周,《左传·桓公六年》载:“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礼记·檀弓上》亦有“卒哭乃讳”之文。但仅限死后。至秦、汉兼及存亡,秦始皇名政、避正月为端月,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简,凡正字均作端;汉高祖名邦,改邦为国。至清代达到极点。避讳有改字法,如上述即是;有空字法,如汉许慎《说文解字》对汉武帝至安帝刘祜五帝之名,回避不书,而作“上讳”二字;有缺笔法,如孔丘作孔。避讳对文字、词汇、人名、地名、书名、年号、职官及典章制度等,均造成一定程度混乱,对阅读古籍亦造成了不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