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回归教育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165页(564字)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教育理论。

它主张,在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以后,教育和劳动等活动交替进行,直至终生。1967年5月,在巴黎举行的一次欧洲教育部长会议上,瑞典教育部长帕尔梅首次使用了回归教育这个术语。

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从70年代开始,致力于研究回归教育。

1973年,该组织给回归教育下了一个定义:“回归教育是把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以后的一切教育都包括在内的教育战略。它的基本特征在于,以回归的方式,即教育和劳动(也包括业余的其他活动和老年生活等)交互进行的方式,把教育分散在个人的一生。”该组织先后提出了许多篇重要的研究报告,随后这种理论传遍了全世界。

回归教育的目标是要打破连续的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起教育——劳动——教育——劳动的循环模式。也就是说,人们接受完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后,不必继续升学,可以先去参加劳动或工作,过一段时间,再根据需要返回学校去学习,学习一段时间后再回到工作岗位。这样教育和劳动交替进行,直到退休。

退休后,教育和老年生活交互进行,直至终生。

回归教育具有多种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效能。它可以满足在职人员学习的需要,及时补充或更新知识;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学生升学压力;有利于学用一致,为经济建设服务。

这种理论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回忆对比 下一篇:回归分析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