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行为科学辞典

悲观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455页(381字)

亦称“厌世主义”。

是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一般泛指对事业和前途悲观失望和失去信心,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道德的价值只在于戕灭欲望,企图超越现实,求得解脱或拯救。

它作为一种道德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罗时期,在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加深,悲观主义遂形成一种系统的道德哲学。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认为“生存意志”必然给人带来痛苦,不幸是人生的普通法则,悲观是人的本质。尼采进一步发挥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认为苦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人生只有渴求“无”和走向死亡。现代资产阶级哲学中,存在主义道德理论也带有悲观主义特征。悲观主义是没落阶级和阶层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反映,它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的客观规律相背离,它给后来人们的思想行为以消极的作用。

上一篇:搜索论 下一篇:行为科学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