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欲主义
书籍:行为科学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社会科学总论 山东人民出版社《行为科学辞典》第480页(384字)
一种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道德理论和生活方式。
它认为人的肉体欲望是低级的、不洁的,是恶和罪行的根源,强调节制肉体欲望和享受,要求人们弃绝一切欲望。“禁欲”希腊语原意为苦练。
它源于古代人忍受现世生活困苦的宗教教义和苦行仪式。以后逐渐形成为一种理论。
它试图通过指出低级欲望是自私的、片面的和有害的,证明自我节制和自我牺牲的合理性,是实现道德自我完善的途径。东方的佛教、婆罗门教和中世纪西方的基督教,把它推向极端,并在修道院、僧寺、尼庵中使其制度化,成为一种宗教式的道德原则和生活方式。
在中国封建社会,禁欲主义思想长期与儒家伦理思想相结合,在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中得到强化。它的社会意义在于传播安贫忍辱思想,为掩盖剥削阶级腐化堕落的生活方式和巩固剥削、压迫制度服务。这一道德理论给后来的人们以很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