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列 江苏人民出版社《简明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第331页(1017字)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它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狭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即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亲自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法国和英国最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积极成果,把社会主义理论置于他们的两个最重大的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一着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思想,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任务和策略原则,确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通过1848年到1850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刻地阐明了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和建立工农联盟等重要思想。以后的《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的写作与发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给予了深刻的论证和进一步发挥。在帝国主义时代,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并且把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变成了现实。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在许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严整的、不可分割的科学体系。其中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