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电影电视辞典

布莱希特演剧理论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电影电视辞典》第78页(940字)

简称“布氏理论”。

布莱希特(1898-1956年)在戏剧艺术实践里,一直摸索经验,试图解决“宣传、鼓动与艺术”、“娱乐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问题。他按照他的理论进行导演、音乐和舞台美术等各部的舞台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演出流派。

布氏理论是较为完整的,它在剧作、导演、表演、音乐和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论述和原则。在舞台实践中他把理论运用到各个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他的理论核心是要破除在舞台上产生的生活幻觉,即造成间离效果。他反对以所谓舞台魔力把观众引入情绪感染的迷离状态。

他认为这是颓废派戏剧用以麻痹观众,使观众丧失理智,逃避现实的骗术。他主张离情,即在整个戏剧创造中都要让观众明确意识到是戏,而不是现实。

使演员和角色之间、观众与演员、角色及剧情之间都保持一定距离。从而使观众能够冷静地、清醒地对剧作进行思考、分析和批判,从中获得教益。

他并不是一概反对用情绪感染观众,在对剧作的理性分析基础上产生的感情他认为是“真正的感情”,是戏剧所需要的。

从破除生活幻觉的原则出发,他在剧作中都不一成不变地来刻划人物,而把人物写成发展变化的,有两面性,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错误的一面,使观众抛弃迷信,进行思考。

在表演中,他要演员创造角色时采用反证法,即寻找对立面,看到事物的两个方面,要演员与角色之间保持相当的距离,冷静正确地去处理角色。在导演上,他除了找寻作品的目的、单位外,更着重以批判的态度分析事件的逻辑性,要演员熟悉并确定如何看待这些事件,由之确定合理的表演。他反对分配角色的定型化,反对仅从外表去看待和选择演员。

在舞台美术方面,他主张“景为戏用”,反对自然主义地在舞台上堆砌和摹仿生活自然。

所以他不仅取消了“第四堵墙”,也打破了另外三堵墙,需要的景就用,否则就取消。他要求布景能说明剧的内容、时代背景,能随剧进展地变动,使环境广阔化。

他要求道具和服装要细致,具有生活及历史真实。他还创造了半截幕,可映字幕、标题、场序等,还可使观众看到后台的换景工作,由此使观众能更好地对戏剧思想作分析理解,告诉观众,这是在演戏而不是魔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