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指标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物资管理辞典》第455页(571字)

亦称“统计相对数”,简称“相对数”。

指两个有联系指标数值的比率,反映社会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用来说明社会现象的发展程度、比例关系、总体结构,及具有的强度程度等。相对指标按研究的具体目的和任务不同、对比基础的不同,可分为: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等。这些相对指标具有不同的作用,计算方法也存在具体的差别,它们在社会实践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成为对社会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的重要手段。相对指标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1)有名数,即以复合单位计量,常用于强度相对指标,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用元/人表示等。

(2)无名数,一般用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表示,其中百分数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相对指标是有关指标的比值,它将社会现象具体数值的差异抽象化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数量对比关系,具有一个综合而清晰的概念,并便于社会现象数量之间的直接比较。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1)要作到对比指标在范围、内容、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使对比结果保持充分的实际意义;(2)要科学地选择进行比较的基数,比较的基准不同,则会有不同的相对指标;(3)要力求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的结合运用,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