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
书籍:佛教文化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浙江古籍出版社《佛教文化辞典》第4页(512字)
佛教流派。
亦称“悉他毗罗婆多部”。释迎牟尼寂灭一百年后,从原始佛教中分裂出来,成为与“大众部”齐名的二个根本部派之一。其后又分裂出各种流派,参见“小乘十八部”、“小乘二十部”。
它的基本特点是对原始经义的保守,即对释迦牟尼的观念上仍保持人间化,而在现实生活中则趋于学究化。
其各种流派中,以“说一切有部”最有系统和最有势力,也最有代表。“说一切有部”传下了丰富的论藏着作。主要观点是:①在“有为法”上,主张三世实有与法体恒有,否认常一主宰的我,即“我空而法有”,与“大众部”的倾向“我法两空”有所不同。②在“无为法”上,主张有三种,即:择灭、非择灭、虚空。
③认为释迦牟尼并不是化身佛,认为佛所说的语言并不全部都是经教,佛并不是以一音说一切法。
④以罗汉为修行目的。
⑤认为“心性非本清净”,心不能自缘,认为随眠就是烦恼,心性原有贪瞋,并非人人皆有可能解脱。“上座部”的思想与人间的现实有所脱节,不如“大众部”平易近人;尤其是“说一切有部”学者的学究气味太浓,认为学佛者必须出家,穷其毕生岁月,在寺院中钻究浩繁的论书,以求自我解脱。
故而后被大乘佛教贬为小乘的,主要是指“说一切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