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现代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第584页(759字)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在文学艺术史上,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流派。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夸张或幻想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各国的艺术创作,从古代就有了这种创作的倾向,如中国文学中屈原李白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形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反映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并广泛地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代表人物有英国的雪莱和拜伦,法国的雨果,匈牙利的裴多菲,俄国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等;在音乐中有德国的舒伯特,匈牙利的李斯特,法国的柏辽兹等;在绘画中有法国的德拉克鲁阿、杜米埃,俄国的基普连斯基、布留洛夫等。

在作家中,有代表进步倾向和革命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其代表作家有法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乔治·桑等,表现了18、19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文艺上与古典主义对立,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积极浪漫主义可以真实地反映生活,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例如,《白传》、《巴黎圣母院》等都是代表作品。

也有逃避现实的消极浪漫主义,其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柯勒律治,法国的拉丁,德国的奥·希勒格尔等,反映了封建贵族对革命运动的反抗,其中最反动的提倡返回中世纪,宣扬宗教神秘化,脱离现实去进行个人修养,探索宗教,进入历史猎奇的世界。如法国的夏多勒里昂、德国的诺瓦利斯等。

中国敦煌壁画中的《西方净土变》所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种完全虚假的境界,对人民起着欺骗和麻痹的作用,使人民安于遭受现实生活中的压迫,把希望寄予死后升天的空想之中。这种作品不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相反会使他们在复杂的生活现象面前茫然不知所措。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