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腰楼观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327页(1052字)

【作品赏析】:

画家曾随李唐学画,所以此图初看颇具其师风格。

细看时,粗犷不及,峻峭过之。与李唐《万壑松风图》比较,萧画更善于处理虚实,也更显空灵,因而意境亦更为幽远。笔法基本出自其师,以大斧劈纵横皴出巨壑。从山石结构上看,仍不失北宋山水的雄浑气势,但同时已略呈南国风貌,如烟锁江岸、浪摇归舟等景致即是。

这种南北情调的融汇当与画家从中原迁至临安的经历有关。画幅左前,以重笔浓墨勾染出的巨石高崖,平地而起,直上云端,黑黝黝地将画面一劈两半。山石用笔劲利,顿挫勾折,皴出石纹及体面,棱角毕露,加强了险峻的感觉。石崖间杂树丛生,以夹叶法勒出,结体圆浑,笔法刚健,更添郁茂之气。

树的形姿,或托以画纸本身之空白,或衬以岩石暗处墨彩的积染,都相当显明。

画上近景,有归舟泊岸,一人俯首弯腰,正欲上山;稍远,一条山问小径,宛如素带,在峭壁缝中盘行;山顶上,楼阁隐现,似闻游人笑语。

在画幅中心,画家用心刻画了两人,使其立于一堵没入江中的巨石之上,伸手指点,沉醉于江边优美的景色。如此种种,与雄伟的山势、峥嵘的石壁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

景物的虚实对比是作品的一大特色,左面近山实,右面远树虚。从中景的峰巅上,画家的笔调即为之一转,用柔顺的湿笔替代了刚劲的干笔,以烘染出云雾掩映远山的迷蒙感觉。最远的山峰,只是淡墨一抹,犹如剪影,却已经表现出空间的无垠。江边远树,画家运用破墨点染,使其时隐时现,雾气淋漓;并且在气韵上与群山呼应接合,构成浑然的整体。

至此,笔墨已化成山川灵气,意境极为深远。后人曾赋赞萧画云:“林穷磵绝石崖倾,临水幽朋更欲登”,“不雨石林元自湿,无云山路只长迷”。

(《阆风集》)。【作者介绍】:

萧照,南宋画家。

字东生,濩泽(今山西阳城)人。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中原人民奋起抵抗,他在太行参加义兵。

后遇名画家李唐,随至南宋都城临安,得李传授画艺。

绍兴(1131-1162)中补迪功郎,任画院待诏,擅长山水、人物、松石,笔力雄健,墨法凝重。

据《四朝闻见录》记,宋高宗见萧氏在西湖孤山凉堂画的壁画,大为赞叹,赐以金帛。该书论道:“萧画无他长,唯能使玩者精神如在名山胜水间,不知其为画尔。”主要作品尚有《中兴瑞应图》等。。

宋 萧照 轴 绢本 水墨 纵179.3厘米 横112.7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江山小景图 下一篇:江山秋色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