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秋色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438页(730字)

【作品赏析】:

赵孟頫此图描绘华不注山及鹊山景色。

画中自识云:“公谨父,齐人也。余通守齐州,罢官来归,为公谨说齐之山川,独华不注最知名,见于左氏,而其状又峻峭特立,有足奇者,乃为作此图,其东则鹊山也。

命之曰鹊华秋色云。元贞元年十月有二。

吴兴赵孟頫制。”后有“赵子昂氏”一印。后隔水有董其昌跋语,拖尾有杨载、范抒、钱溥、吴景运、曹溶等人题跋,及董其昌三跋。公谨是当时着名的鉴赏家。

此图经项元汴、梁清标等鉴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

由赵孟頫题可知,此图乃写今属山东境内的鹊山和华不注山及附近风光。华不注山峭立,鹊山圆方,两山坐落在平坦的原野之上。秋林疏落,掩映数间房舍;洲浦岸边,有渔人作业;景色清旷而平淡。

此图用笔松动、萧洒,干湿并施,颇具书法意味。着色妍润,别具一种清幽的韵致。

元代绘画自钱选、赵孟頫而后发生巨大的变化,重笔墨形式意趣而不特重画面意境的结构,主观情味更足,个人风格愈加突出。

此图可谓这种新风貌的代表作之一。

如画面上的树木,已不象宋画那么追求形似、质感,而强调不同的笔法,使那些枝干和叶子都象是“写”出的,而不是画出的,至于那稀疏的苇草,更是透着画家运笔时的俊秀之气。坡岸是由渴笔拖出来的,我们所感受到的不只是坡岸的物形,尤其是其用笔的涩滞感以及这种涩滞感中的书法趣味、笔墨情韵。

董其昌跋云,“吴兴此图兼右承、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宋人之雄去其犷”,对它十分推崇,大约也是从它的十足的文人气质和书卷气出发的。

元 赵孟頫 卷 纸本设色 纵28.4厘米 横93.2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