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564页(781字)

【作品赏析】:

此图画面非常简单,一根桑树折枝,数片桑叶,三条成蚕。

蚕儿伏在桑叶上,津津有味地咀嚼着桑叶,桑叶上已斑斑点点,有些连成大洞,甚至已损大半。观其图,桑叶、成蚕的比例准确,形态逼真,可见作者是经过仔细观察尔后落笔的。蚕桑形象见于造型艺术,可溯至三千余年前的商代。解放后发掘殷周大墓时,曾多次发现过雕镂精细的玉蚕和饰在青铜礼器上的蚕纹。

战国时期青铜壶上还出现了女子上树采桑的纹样。如若追溯我国养蚕取丝的历史,可远至新石器时代,在国际上被称为最早养蚕国家之一。

但在国画艺术中,多描绘捣练熨丝情景,很少有单纯描绘蚕食桑叶的画面。作者画这幅图,究竟是着丝衣想蚕功呢,还是美妙的大自然激发了画家的创作热情?或是在植物、动物身上寄寓了某种含义?明代大画家沈周曾在《蚕桑图》上题一首:“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钱仁夫题诗云:“只愁我蚕饥,不愁桑叶空,衣被天下人,自不屈其功。”沈周在孙艾另一幅《木棉图》上系跋,云:“世节(孙艾)生纸写生,前人亦少为之,甚得举天机流动之妙。观其蚕桑、木棉二纸,可骇瞩,且非泛泛草木所比,盖寓意用世,世节读书负用,于是乎亦可见矣……”虽然在图上未见画家自题小诗,但读书破万卷,苦学度光阴,不愿虚度年华的道理,还是令人深思的。画家似在勉励人们象蚕啮桑叶那样在知识海洋中吸取营养,日后才会有所作为。

此画用笔精细,设色淡雅,别具一格。

。【作者介绍】:

孙艾,字世节,自号西川翁,江苏常熟人。

生卒年不详,约在弘治前后。曾学诗于沈周。山水宗黄公望、王蒙。传曾为沈周画像,传世作品仅见花卉图轴。

明 孙艾 轴 纸本设色 纵65.7厘米 横29.4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起蛟图 下一篇: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