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友图像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896页(964字)

【作品赏析】:

此图作于光绪甲申(1884三月),为任伯年艺术最成熟期肖像画代表作。

画中自识云:“锦堂、风沂两兄嘱颐写照,更许在坐,谓之三友,幸甚幸甚。”画的下幅画三人席地团坐,背后左侧置一圆榻一画筒,堆以书卷画轴,寥寥数笔,而神态毕现。

中坐者为曾凤寄,左向坐为锦堂(朱锦裳,上海着名书画鉴藏家,九华堂笺扇店主人,为任伯年之契友),而右向坐者是任伯年自己。三人皆僧衣,诚如钟德祥题跋所云:“不须对月自三人,自有须眉自写真。脱去头巾衣扫塔,似俞清老段祛尘。”又云:“皆僧衣,其有所寄托耶?”这故意的一问,将画意点明,因光绪甲申三月为明朝灭亡二百四十年祭,又正当晚清政治窳败、社会大动荡的年代,所以任伯年等绘制三友图,脱去头巾,僧衣而坐,大有书画寄志的深意在。任伯年传世的自画像只有两件(另一件见于早年所作的《东津活别图卷》中,时为二十九岁,而此幅已四十五岁),因此弥足珍贵。任伯年的肖像尤负盛名,“一时刻集而冠以小像者,咸乞其添毫,无不逼肖”(《寒松阁谈艺琐录》)。

他年幼即从其父学“写真术”,练就背临默写之硬功,他自云“今所传者在神,不在貌也”,极善把握人物的神情。

如此幅三人神采自若,而志气昂藏,形于笔端。用笔简练,全以线勾,略施淡彩,神完气足。衣纹多方折,纵横迭出,似山石之皴笔,大有岿然独坐之意。

面部肖像,也注重用笔线,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肖像画,而是祖述宋元而又融汇着民间的白描写真和西画的铅笔速写法,因此人体结构比例准确而充实,却又是中国气派,在肖像画方面,任伯年形成了独自的风格,并开拓了全新的境界,近百年画坛无出其右者。。

【作者介绍】:

任颐(1840-1895),字伯年,初名润,号次远,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山阴道人,室号颐颐草堂等。

浙江山阴人(今绍兴)。他是一个全才型画家,于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尤精于传神写照,早年师承任、任薰,中年以后从八大山人(朱耷)悟用笔之法,并兼学石涛、青藤、白阳和新罗山人(华岩),画风趋于奔逸。又从徐家汇图画院刘德斋等学西画铅笔素描,最终形成了雅俗共赏、明快温馨的写意格调,从而成为我国近代画坛的巨匠。

清 任颐 轴 纸本淡设色 纵64.5厘米 横36.2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