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石刻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345页(719字)

【作品赏析】:

《云峰山石刻》是一个石刻群组。

共有摩崖刻石四十八种(一说四十二种)。分布在山东掖县、益都、平度县境内,计云峰山十九种,太基山十八种,天柱山七种,百峰山三种,斧山一种。

从石刻上的纪年看,最早的为北魏正始元年(504),最晚的是北齐天统元年(565),延续六十余年。

北宋末年赵明诚《金石录》曾载其中《郑羲上、下碑》、《郑道昭登云峰山》、《东堪石室铭》等数种。但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并未弄清作者是谁。至清代中叶,碑学中兴,经包世臣、吴熙载等考证,认定其中代表性作品均为郑道昭所书。

对其书法成就亦极推崇,于是《云峰石刻》始大显于世。

郑道昭(?-516),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

司州荥阳(今河南开封)人。

曾任平南将军、光州刺史等职。《魏书》称其“少而好学,综览群言”,“好为诗赋,凡数十篇”。他在光州任职期间,“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

他同其父郑羲、子述祖三代都曾任光州刺史。

从艺术风格上看,有人认定属郑道昭所书者有三十多种,郑述祖所书数种。

这组碑刻中以《郑文公碑》、《观海童诗》、《论经书诗》以及郑述祖《天柱山铭》等最为着名。

杨守敬曾评云:“云峰郑道昭诸碑,遒劲奇伟,与南朝之《瘗鹤铭》异曲同工。”。

北魏 正始元年至北齐天统元年(504-565)刻 楷书摩崖在山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