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石鼓文

出处:按学科分类—艺术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第1497页(835字)

【作品赏析】:

吴昌硕的书法,楷书从颜真卿入手,又取法钟繇;隶书以《汉祀三公山碑》为主;行书初学王铎,后学欧阳询和米芾。

晚年以篆隶作狂草。临《石鼓文》的成就最大,这件作品代表了成熟时期的面貌。吴昌硕抓住《石鼓文》左右上下参差取势的特点,使每个字都各有姿态,或正或斜,或伸或缩,或静或动,或疏或密,力求在整齐中求不齐,在简化中求变化。同时,又把秦篆和邓石如的笔法融到写《石鼓文》中,从而别开生面,风格独特。

在《石鼓文》中,字的形状一般略匾或略方,呈横向,而他写的《石鼓文》“变横为纵”,大部分字形略长,而且上紧下松、上密下疏、上实下虚,形成疏密交替、虚实相间的艺术效果,如“孔”、“勒”、“阮”、“简”、“持”、“弓”、“天”、“君”等字都很明显,但有的字相反,上疏下密,体势上展,上半部分空白较多,如“以”、“大”二字很明显。再有,吴昌硕把封泥、砖瓦等书体的特点、篆刻的刀法、绘画的用笔,自然地渗透到写的《石鼓文》中,以追求变化多样、“古茂雄秀”的效果。对他写的《石鼓文》,吴曾善评价颇高,说:“静穆严整、绝无剑拔弩张之气,自属难能可贵。”钱经铭也认为“用笔宜恣肆而沉穆,宜圆切而严峻。”另外,他写的《石鼓文》的款式也非常讲究,以行草落款,笔势流畅、洒脱,字的大小也较适宜,给整个作品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吴昌硕的书法对现代书坛影响很大,在书法史上有一定地位。有《缶庐集》、《缶庐印存》、《苦轶碎金》、《缶庐近墨》等着作存世。。

【作者介绍】: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中年后更字昌硕,还有苍石、仓硕、缶庐、苦铁、老缶、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五湖印匄等字号。

浙江安吉人。他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书、画、篆刻融会贯通,样样具精。

清 吴昌硕 篆书 纸本 纵149.9厘米 横82.3厘米 藏故宫博物院

上一篇:隶书联 下一篇:中国书画鉴赏辞典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