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号子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59页(453字)
南溪号子流行于重庆市黔江区,渊源要追溯到唐朝(618~907年),它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喊号子一般不少于7人,1人领唱,2人或3人扮尖声(高音),其他人唱低音,众人帮腔。从而形成高中低声部互相应和,在山野间悠扬激荡的天籁之声。
在南溪村有着“十对男女九对歌,十首山歌九情歌”的说法。南溪号子的歌词多属即兴创作,无伴奏乐器,多以情歌为主,靠口头传唱得以世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爱唱山歌的人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就唱什么,往往是一首山歌开始由一个人唱,大家喜欢就自然会在人群中传唱。
南溪号子的内容涉及土家族历史、地理、民间传说,传达出许多古老的历史文化信息。演唱的特异性,系土家民族音乐文化的遗存,具有吸收优秀传统发展民族音乐的艺术价值。
现如今,真正能够唱出原汁原味南溪号子的只有10余位老人,年龄最大的78岁,年龄最小的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