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
书籍:中国辞典
出处:按学科分类—综合性图书 五洲传播出版社《中国辞典》第270页(566字)
龙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图腾,被视为民族的象征。传说中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
龙舞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各地如广东、浙江、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及山西等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舞中的道具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蔑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糊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龙头、龙尾制成后,在龙身的每节中部插置蜡梗,下部安置木柄,供表演的人用手抓握。
龙舞在开始表演时,由许多人每人各举一节木柄,左右挥舞,使龙体在空中悠悠蠕动。夜晚舞龙时,要点燃龙体内的蜡烛,辅以彩灯、莲花灯等各式花灯,同时施放烟火、爆竹,造成一定的声势,吸引观众,使龙舞呈现出不同凡响的风采。
龙舞